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其教育观念、教学角色、课程意识、能力结构都有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理念,特别是能力结构方面教师要由传统的教师脱胎换骨为现代新型的教师,就必须构建起新的技能结构,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前沿的教师,不可避免的卷入到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在新课程的认识实践中,信息素养亦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传统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笔,三尺讲台,一张嘴的教学已毫无优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刷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开放性特点,可使教师更多占有资料,共享学科资源,优化整个教学系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又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打破了课堂、地域、时空的界限,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多层面,多学科知识间的交流,提升了教师个人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在每天排山倒海而来的新知识、新信息中,往往与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甚至由于教师思维不如年轻人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慢而处于劣势,教师就得加倍学习,甚至以学生为师,架起师生间互动的桥梁,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 是学习者的角色定位。直面我们落后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多数学校才刚刚起步,设备不完备,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利用率极其有限,即便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却没有能熟练操作的教师,这种尴尬场面屡见不鲜。因此,增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二、教学研究能力
教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以往的教研,往往走入两个误区,要么教研工作是教研室的事,与教师无关,教师只管教,不知“研”;要么教研只是走走形式,至多也是一般教学经验的总结,上升不到理论的水平。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书匠”,而应是教学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研的能力。
1、教研要现代化。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人们现代化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因此,教师课程实践及实践成果的研究,必然与传统的研究思想有碰接,才能形成新的理念。同时,教师的教研方式、手段也要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研,将成为今后教研的主导阵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将是教师不断发现、收集、吸纳从而整合为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重要信息来源;不断的课程生成,继续学习,了解教育新动态,将是促进 教师教研现代化的源泉。
2、教研要有文化内涵。教研不仅是教学研究工作,里面还应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课程本身就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载体,教师教研工作也应以人为本。教研对已,要以能有效解决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为依据,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对同行建立平等协作的互动关系,认同别人在课程实施中的富有个性的做法和创建;对学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实现合作性的研究。
3、教研要有前沿性。教师边教学,边研究,边应用,边总结,这是教研的发展态势。以往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过于把眼光看在传统教法,传统理论,传统模式上,要么一概否定,要么稍有拓展,从根本上讲,仍是回头看。现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的用人观的转变,教师的教研更要立足于人的发展上,这就必然要求教研者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从现代教学的最前沿去研究探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改,新手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挑战,新手教师要迎难而上;面对新机遇,新手教师要全面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