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导读】初中政治说课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2014国家公务员职位,2014国考职位

2014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 报名 大纲 职位表 职位对比 报名流程详解 报名答疑 通关课程

(责任编辑:刘勇)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招考
  • 备考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
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