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文化。幼儿园课程应改变以传承社会主流文化或成人文化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价值取向,儿童自身的文化品性出发,在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培育和提升儿童文化,促进儿童的自我建构和主动发展。
[关键词]儿童;儿童文化;幼儿园课程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达成了许多共识,比如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等,都已经不再是理论上的教条.而成为了课程实践。然而,当我们翻开一本本的教材,观摩一场场教学活动时,看到的仍然是成人的文化,或者说成人认为的儿童文化,课程与儿童自己的文化依旧相差甚远。
一、儿童是文化的产物,具有文化的属性
文化是人生长的天然食粮和必要元素,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文化的哺育和滋养,离开了文化,人就缺失了灵魂和本质。儿童需要经过文化的洗礼,在各种文化的境遇中模塑、发展,才能走上社会化,人化的道路,才能成为具有文化品性的社会人,才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儿童从一出生起就受着一定文化的熏陶和塑造,即使他不知道什么是文化。美国文化学家怀特曾指出:"每个儿童都降生于先于他而存在的文化环境中,当他-来到世界.文化就统治了他,随着他的成长,文化赋予他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等。总之,是文化向他提供作为人类一员的行为方式和内容。"[1]由于文化的熏染,儿童习得了知识信仰、法律习俗、道德准则、行为观念、语言符号等;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儿童在行为、态度、思维、兴趣、信仰等方面都打着他所属文化的风格和烙印。儿童个体首先自觉不自觉地吸取他生活在其中的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先在的文化图式的规定和影响,为此,我们说儿童的生命基因中具有文化的因子,文化是儿童生长的背景和摇篮,儿童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塑造着儿童。
儿童是文化的产物这一命题同时还说明了儿童本身是具有文化品性的个体。每个儿童从出生之日起,甚至在他出生之前就是具有较多文化性的生命,经过文化的模塑和熏染,儿童便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文化品性的生命体,人类文化和儿童本质也由此得以展开和延伸,于是,儿童不再仅仅是承袭人类文化,同时也创造和展示着自身特有的文化品性。
二、儿童是儿童文化的创造者,具有儿童文化的品性
儿童不但为文化所塑造,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塑造者。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精神家园、表达方式和存在方式。总之,儿童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和儿童本质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文化是儿童特有的生命、生活方式,是他们生命中文化基因的生长和外化,它有着不同于成人文化的独特品性:
(一)整体的感知和表达方式
儿童是以整体的方式认识世界、感知事物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儿童手里画着、身体动着、嘴里念着,他们正是在身体和精神的一体化中表达自我、认识事物的。对儿童来说,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是他们最自然和最擅长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在整体的、一体化的感知中儿童将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动作、情感、言语和声音的融合表达出来。整体的感知和表达方式是儿童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诗意的超现实的灵性
和成人文化相比,儿童文化多了一些诗意和幻想,多了几份灵韵和生机。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充满着童话色彩,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风儿会歌唱、竹竿会奔跑、墙壁会对话......儿童文化不像成人文化那样充满着理性的逻辑,在他们眼里,一张纸可以是轮船承载着梦想,也可以是公主舞动着美丽;一片树叶可以是传达感情的动物,也可以是吹着口哨的士兵......他们生活在幻想的、超现实的童话里,同时又和触手可及的现实相联系,在想像和现实之间出神入化地、自如地转换着,他一会儿是大灰狼,一会儿是小矮人,一会儿又是他自己。儿童的言语、思维、行动、情感都透着诗意和灵性,刘晓东在他的专著《儿童精神哲学》中饱含深情地写到:"儿童不只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还诗意地鱼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儿童的游戏,儿童的梦想,儿童的艺术,儿童的思想,儿童的全部生活,都是史诗,都是描绘生命的历史、描绘精神历史的诗篇。"[2]总之,儿童文化从一开始就令人羡慕地拥有着诗性逻辑,儿童的天空到处挂着诗意的彩虹。"
(三)奔放纯真的品格
天真、率直是儿童特有的文化品质。在儿童眼里没有僵死的条条框框、没有传统的陈规戒律、没有高低贵贱的划分、没有虚伪隐匿的掩饰,他们的文化体现着人性的光华。儿童不像成人那样生活在"处事哲学"的生存之道下,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可以不加思考地表达自己最内心的想法,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淋漓尽致的描述了儿童天真、直率的本性。在儿童的游戏中、生活中你随处可以看到儿童本真的文化品格,他们不会因出身等级而打破民主,不会因顾及颜面而掩盖真实。儿童拥有着自由奔放的酒神精神,拥有着独特的、本真的文化品格。
(四)自由浪漫的游戏精神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儿童通过游戏探究事物意义,习得知识经验,获得社会化养料。儿童需要游戏,它是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成人文化中的游戏不同,儿童的游戏不是工具,而是儿童本身,他生活着、工作着、游戏着。儿童游戏中充满着快乐和自由、充满着梦想和神奇、充满着想像和创造,每一个事物和工具的表征及意义都会因儿童探究、幻想的天性而得以延展、丰富和重构。儿童的游戏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游戏是他的生活,是他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
(五)自主开放的建设性
儿童是未完成的、开放的生命体,正是由于儿童生命基因的未完成性才使得儿童有了文化模塑的需求和空间,同时也为儿童的文化生成和文化超越创造了契机和可能。儿童的发展一方面是文化上的获得,另一方面是文化生成。儿童在为文化所建设的同时也在建设着自身的文化,特别是在媒介更加开放的信息社会里,儿童文化随时处于汲取外来文化信息、自主创造的开放状态之中。儿童文化不是封闭的、既定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建构的,一方面儿童文化在儿童个性生长中不断充实和延展,另一方面发达的媒介资讯不断影响着儿童文化的生成和建构。今天的儿童甚至比长辈都信息灵通,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建设性,儿童文化也拥有了更大的生长和创造空间。这种开放的、自主创新的文化机制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儿童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