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今,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发展呈现多元化和本土化并重的走向,但无论哪种课程都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特点,都要关注本地区、本园幼儿的发展需要,都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发展。幼教改革的实践证明,照搬照抄西方的课程模式是行不通的,把"园本课程"建设简单地等同于幼儿园自己编写教材也是不切实际的。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幼儿园教学不再仅仅是教会幼儿知识,教师要注重研究幼儿学习的特点,注重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反思,生成和发展课程内容。因此,如何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生成和发展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就成为课程研究者、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主持的"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生成发展研究"历时三年,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与幼儿互动,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课程内容的有效模式、方法和策略。参与研究的四个省市的六所幼儿园也在研究中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案例。本刊将分期介绍这一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当代课程研究者纷纷从传统的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探讨幼儿如何学,从而出现了注重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互动生成课程内容的倾向。因此,在课程的整合设计中留下互动生成课程内容的空间,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是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幼教界普遍关注园本课程的建设。但是,现有的园本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偏差,在一些地方,园本课程成了幼儿园领导、教师写作和出书的代名词。考虑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我们提倡建设"非独立"的园本课程。我们设想给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让教师选择一套比较理想的教材,并以这套教材为基本依据,根据本园特点和儿童发展需要进行园本化教育规划;注重师幼互动,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和幼儿一起在活动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是以台湾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版的《小袋鼠幼稚园教材》为基本资源构建的。在这套教材中,每一个课程单元网络树上分别用粗线、细线和虚线表示课程内容的预成和生成活动状况,让教师了解本课程单元可能帮助儿童形成的学习经验,可能进一步探索的信息,以及可能根据需要发展的新的学习内容。这套教材给园本课程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一、关于整合课程生成发展的学习观
近年来,国际课程研究中引进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重新界定课程领域的种种概念。(1)把课程重新界定为"学习经验的履历"。课程作为个人的经验轨迹,学习活动得以形成、展开的过程,个体的学习经验在课堂上相互冲突与妥协的过程,都有必要设定为研究对象。(2)把学习看作"意义与关系的重建"的实践。学习是"三位一体论"对话实践,即构成客体世界(教育内容)的认知关系、人际关系和自我反思关系互动建构的过程。(3)将教学作为"反思性实践"重新定义。教师也在课堂上展开"意义与关系的重建",教师通过与教育内容对话,与儿童的多种认识对话,与自身对话而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省察和反思。(4)把学科作为"学习的文化领域"重新界定。借助世界范围内新的知识探求结果,重新审视学科领域内容,并将其转换为综合性、现实性的学习内容。(5)把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重新定义。
以儿童为本的教育哲学和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念,要求我们将认识儿童学习的特点放在课程研究的首位。因为学习能力对个人以及社会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Gredler,1992);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学习,幼儿最需要的不是系统、全面的知识,而是学习的兴趣、习惯和不断增长的学习感受力(Bowman,et al,2000)。在设计《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时,我们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儿童学习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努力用活动的方式来建构幼儿学习的动态过程,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共同发展。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我们依据以下原则来设计活动:(1)活动具有具体目标导向,(2)活动需要人际互动,(3)活动存在着中介因素,(4)活动需要一定的情景,(5)活动需要预成的计划和生成的空间。可以说,活动整合课程转向以儿童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课程,给了课程执行过程有效的发展空间。
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注重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经验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生成发展。然而,所有实施过整合课程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如果没有预成的计划,课程实施过程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为教师提供了相当数量的预成活动计划,同时留下了可供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的空间。在每一个课程单元生长树上,粗线表示这方面的内容在预成设计的活动中已经涉及,期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相关经验;细线表示提供的活动已经引导幼儿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但是没有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存在着生成活动的空间;虚线框也表示有生成活动的空间,教师和幼儿在互动中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幼儿园的环境条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生成发展新的活动。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幼儿教育课程应当有适当比例的预成活动和生成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经验逐步加大课程中生成活动的比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指导经验逐步扩展与幼儿共同生成活动的比例,而具有生成指引作用的教材给教师提供了生成发展课程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