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活动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与教育价值判断而开展的一种课程活动。组织生成活动对惯熟于预设课程模式的教师来说是莫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几个活动片段,就生成活动组织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敏锐观察--捕捉活动的主题
活动片段:雨蓝带来几只蚕,引起了班上小朋友的关注,几天来他们经常围着观察蚕宝宝,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蚕宝宝身上好像有好多脚。""蚕宝宝吃什么?它有牙齿吗?"......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惊奇和疑问,这种探究热情引起了班上教师的注意。教师也马上饶有兴趣地参与小朋友们的讨论,最后决定在班上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对蚕宝宝进行专门探究。于是一个项目活动主题--"蚕的一生"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分析: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环境的交往互动中所激发的想法、愿望、所流露的情感、所产生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幼儿园生成活动的起点。因此,教师组织好生成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做幼儿生活世界中的有心人,善于关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在本活动片段所描述的情境中,如果教师没有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兴趣的"刹那间",没有饶有兴趣地参与幼儿的讨论,并提出成立"研究小组"的指导性建议,那么,幼儿的兴趣就有可能在教师的漠视中慢慢消失;一个本可以让幼儿展开的难忘的探究之旅,可能就因此与幼儿擦肩而过,而与此同时,教师却在吃力地调动着幼儿的兴趣、僵硬地组织着幼儿的活动。
当然不是幼儿感兴趣的就都具有课程层面上的价值。因此,能比较准确地对产生于幼儿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也是教师指导生成活动必须掌握的本领。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可以采用4条标准对问题所具有的课程价值进行粗略的评量:首先要看它是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即问题必须来源于幼儿,是幼儿能真切感受到的;其次要看它是不是一个幼儿能够探究的问题,即该问题必须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是适宜而又有挑战的问题;第三要看它是不是一个可以让幼儿进行探究的问题,即要考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的可行性;第四要看这个问题是否具有较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即幼儿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上一讲:幼儿园教材教法(四十二):亲情化服务
相关推荐:
》》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及程序
》》更多幼儿教师招聘、幼儿教师学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