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生气”三部曲
这里的“生气”,我加了引号,因为我并不是真的和学生生气。依我看来,即使学生有时真的很气人,真的犯了错误,老师也应该尽量不要和学生生气。因为不论怎么说,我们的学生都还是小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完全,他们对人、对事的认识都还不全面、不完善,所以偶尔地犯错误也是十分正常的。如果说我们的学生从小就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什么事情都会处理得很好,很完美,那还要我们这些老师干什么?(我们都还偶尔地会犯错误呢!)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真正地、从心底地原谅学生们的错误,因而也就不会真的和学生生气了。
我这里所说的“生气”,只不过是处理学生错误的一种策略。毕竟学生会犯错误,而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帮助学生在“错误”中提高、成长。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要帮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能够最终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这是老师们工作的核心。但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之外,还要讲究策略。和学生“生气”是我的工作策略之一。当学生犯了重大错误,我会和学生“生气”,而且是分三个步骤“生气”。
一、怒不可遏,先造就声势。
因为和学生沟通较多,和学生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所以平时我都是乐呵呵的,极少和学生生气,用学生的话说:“我们Miss Zhang脸上每天都阳光灿烂!”但是一旦学生犯了严重错误,站到我面前,我就会板起脸来,做出一副十分生气的样子,就连说话的语气都会带上怒气。一般我都会很生气地说:“你居然会做出这样事情!”“我怎么都没想到你居然……!” 在这第一步,我往往会表现得很凶,这是故意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侯会忍不住真生气,但如果真的生气,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劝自己尽快消气。)。主要是要造成一种气势,让学生明白自己犯错误了——连这么可爱、可亲、可敬的Miss Zhang都气成这样了,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例如,有一个同学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和另外一位同学闹矛盾,结果却一冲动把那位同学打了一顿,打得人家头破血流。我把受伤的同学送到医院之后,让犯事的同学到我的办公室。我在办公室当着他的面板着脸半天没理他。他也低着头半天没敢说话。然后我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到:
“你一个大男子汉,做事这么欠考虑!这么一点小事情都能让你弄得糟糕到这种地步!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然后我又怒气冲冲地坐着不理他。
二、平息怒气,和学生共同分析学生的错误和成因。
这时候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说话的语气都要缓和下来,为的是让学生可以从紧张中轻松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学生一起冷静地处理问题。我一般是通过问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我装腔作势地和打人的同学“生气”一通之后,估计学生已经害怕了,就开始缓和下来,平心静气地问他:
“你觉得你这样做好不好?”“你认为你打了同学之后问题是解决了还是更糟糕了?”“你在打人之前是怎么想的?”“如果你被别人打了,你是什么感受?”“你觉得我为什么说你做错了?”“你认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问答和换位思考的方式,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样就教育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事情懂得思考,懂得反思,争取以后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点击查看上一篇:幼儿教育学科课堂49:在生活中探究"数"的运用
>>相关推荐:
【幼儿园课程建设相关汇总】
【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