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诊与他诊是指教师通过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育案例,诊断和矫正非适宜性教育行为的两种方法。
●他诊案例
他诊是教师通过分析他人的教育案例,诊断和矫正其中的非适宜性教育行为,以求共同成长。他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对一的,一般适合于同班教师采用;另一种是集体会诊。
白蝴蝶
一天,主班教师正在组织美工活动,内容是剪贴蝴蝶。成成用单面彩色纸剪出一只蝴蝶,但在有色彩的一面涂上了糨糊,贴到了白色背景纸上。这时,边上的几个幼儿不约而同地指责他:"不对不对,这样贴不对!""这样贴一点也不美。""应该反过来贴。"有幼儿边说边把成成的蝴蝶扯了下来。成成顿时大声哭叫起来:"我不要,我不要!我自己贴的好看,不要你们管。"主班教师闻声赶来,耐心地对成成说:"成成的蝴蝶剪得真好,可惜贴反了,我们一起把它贴正好吗?"成成勉强答应了。
配班教师对这个案例作了如下分析:
成成不接受同伴好意,是因为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之中,他不认为自己贴得不妥,因而对同伴的议论很反感。主班教师虽然态度非常友善,但采用的方法多少带有强制性,成成虽然表面接受,可内心并不服气,这样可能会伤害其自尊心。我认为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就要正视幼儿间的差异,就要给幼儿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
配班教师跟主班教师交流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形成共识,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教师可以以比较夸张的语气说:"成成,你剪的蝴蝶很漂亮,让我们来找一找它在哪里。怎么找不到?哦!原来它藏起来了。白蝴蝶躲在了白色花丛中,难怪找不到它,要是有人想抓它也抓不到了。成成为蝴蝶找到了一个保护自己的好办法。"这样做是为了肯定成成,给他以自信,体现尊重幼儿的选择,正视幼儿间的差异的理念。然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成成和其他幼儿的作品,分别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再让幼儿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弥补不足。
当说到什么办法可以让成成的白蝴蝶在白色背景中显现出来时,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可以用彩色笔勾一下白蝴蝶的边;可以在白蝴蝶的翅膀上装饰漂亮的花纹;还可以让白蝴蝶飞在彩色的花丛中......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内容,也给幼儿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以上是一对一的他诊案例,采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双方要消除顾虑,认识到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活动。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给以公正的评价,尽量避免两个极端:"一味地捡好听的说"和"专挑别人的刺"。
谁排第一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陈老师提出了困惑:她班的孩子经常为谁排第一而争吵,她不知道该怎么办。"谁排第一"这是教师几乎每天都会碰到的问题,于是我们请教师们思考两个问题:①你一般让谁排第一?为什么?②孩子为什么都喜欢排第一?
在第二周教研活动中,我们就组织教师对"谁排第一"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
1.教师的回答
关于"排队时你会让谁排第一",教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A:让年龄小、动作发展不太好的孩子排第一,便于照顾。
B:让当天情绪不太稳定的孩子排第一,便于及时引导。
C:让较调皮的孩子排第一,便于管理,以免发生意外。
D:让最能干的孩子排第一,让他发挥榜样作用。
E:谁排第一都行,无所谓。
F:谁动作快,谁排第一。
G:按照做早操的队伍排。
......
2.教师的选择
关于"你认为以上观点哪一个最好",教师选A、B、C的分别占46%、38%和13%。从这个结果看,教师大多能关注幼儿的情绪,注重个别差异,似乎无可挑剔,但这样的结果是最理想的吗?
3.教师的分析
在分析排第一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时,教师们认为,排第一会让孩子觉得教师喜欢他,感到自豪,最重要的是有了和教师牵手的机会,从而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最后,教师们认为不能忽视每天的排队方法。"排第一"不应该成为个别幼儿或一部分幼儿的专利,应面向全体,让所有幼儿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
这次集体会诊后,教师们对"谁排第一"的问题引起了重视,每次排队都会有意识地与不同幼儿牵手,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老师牵手,让幼儿感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这以后,孩子们排队总是又快又整齐,也不再发生因争抢第一而争吵的情况了。
这种集体会诊的形式很受教师欢迎,效果也比较好,但要组织好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园长和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自诊案例
自诊是教师通过分析自己的教育案例,诊断和矫正其中的非适宜性教育行为,以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目的。这是一个自我解剖、自我矫正的过程。
老师,今天吃什么
午餐时间,我正在给幼儿分菜,悦悦拉了拉我的衣服,笑眯眯地问我:"老师,今天吃什么?"我没好气地答道:"摆在面前了,你还看不到吗?真是多事!"其他小朋友听了都大笑起来,亮亮说:"真笨,番茄炒蛋都不认识!"悦悦的脸涨得通红,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自我反思:看到悦悦的表情,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伤害了悦悦。冷静地分析悦悦的问话,可能有几种用意:①她确实不认识今天吃的菜(但从她的神情看可以排除这一点,况且番茄炒蛋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菜)。②悦悦想跟教师说话,就以这个为由头。③悦悦想表现自己,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老师,我知道今天吃番茄炒蛋",但她故意来问教师。如果教师能在幼儿的言行中读懂他们的真正用意,并采取有效策略加以引导,就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可能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自我矫正:我轻轻走到悦悦身边,摸了一下她的头说:"想跟老师说话吗?"她奇怪地抬起头,看了看我,然后点点头。"番茄炒蛋好吃吗?是什么味道?""有点酸的,很像番茄酱。"我连忙对大家说:"悦悦很会动脑筋,联想很丰富。"这一下,悦悦的表情轻松了很多,她又说:"我妈妈说番茄炒蛋营养很好,番茄可以炒菜吃,还可以当水果吃。""哟,悦悦知道的还真不少!"看到悦悦渐渐舒展的眉头,我也舒了一口气。希望我的"补救"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她的伤害。
以上的自诊过程是一个"案例发生→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过程。要有效自诊,教师需要一定的理论素养,否则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准确判断。另外,拥有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自我剖析的勇气也非常重要,否则自诊无从谈起。
>>点击查看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之成长(5):幼儿园管理的新视角
>>相关推荐:
【幼儿园课程建设相关汇总】
【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及程序】
【更多幼儿教师招聘、幼儿教师学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