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认知"死亡"的一般特征
(一)"死亡"的特征
从国内外的一些文献看,"死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不可逆性",指死亡不是某种可以重头再来或可以逆转的事情。二是"终极性",即永久性,指死亡不仅是暂时的不可逆状态,而且是一种永久的不可逆状态。某种生物一旦死去,就永远也不可能再活过来。三是"不可避免性",指死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所有的生物都不能避免。四是"无法控制性",这是指对造成死亡事件的原因认识,即死亡不是某种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导致的。无论医疗技术怎样延长我们的寿命,死亡都是我们的最后归宿,这是无法控制的自然规律。五是"情绪性",即对死亡事件的感受:死亡是一件让人伤心、害怕的事情。幼儿只有全部理解了这几个特征,我们才可以说他理解了"死亡"。
(二)幼儿理解"死亡"的时间历程
对幼儿来说,理解死亡及濒临死亡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因为"死亡"的特征与其生活经验不相吻合。如死去的人不可能再活过来,而大多数孩子看到的事实是:被打破了的某种东西可以修补如初或者重新粘黏在一起;又如幼儿在最初几年的成长岁月里,是难以见到生物从出生、成长到死亡这一相对完整的生命周期的,所以也就难以理解最终所有生物都要死亡的必然性。
因此,幼儿理解死亡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张向葵等人认为,3.5岁至6.5岁的幼儿认知死亡特征可分为三个水平:
水平一:对死亡特征的四个维度(不可逆性、必然性、功能丧失性和情绪性)不能清楚认识。不能理解人会死的问题,尤其不能理解动物和植物会死的问题。
水平二:能够比较清楚地解释死亡的基本特征,但是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和情感色彩:死是别人的事,而自己永远不会死;自己喜爱的生命不能死。
水平三:能够依据一定的自然原因、疾病原因和意外原因来解释死亡,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人死了不能再活;任何人、动物和植物都会死;死去的人、动物和植物既不能走,也不能想问题,并使人感到伤心、难过、恐惧和悲哀。这意味着,儿童对死亡特征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上一讲:幼儿园教材教法(六十四):画出创意
相关推荐:
》》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