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教学要求真实自由
长久以来,中国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的现象非常普遍,如1998年高考作 文题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结果全国大量考生在作文中都编造父母死亡,以反衬自己"追求坚强"。韩军老师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教 师为了让学生拿到高分,在课堂上不敢说真心话,一味地要求学生歌光明、写安宁、饰太平、颂公德,一味地讲究技巧技法,克隆模仿;另一方面,浮躁的商业社会 假冒伪劣猖獗,贪污腐败盛行,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生若在作文中吐露真情,则会被指责为"不健康""无意义""消极""偏激"。学生写起"庄 严""神圣"乃至慷慨激昂的匡时济世之文,如行云流水,或编好人好事,或假造高亢之辞,没有几个是"怀抱真言"的,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千文一面的情形:写看 升旗,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此刻他感到了祖国的强大,想到了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写松树,绝大多数学生肯定会写自己爱松树,更爱像松树一样的人;写一位教 师,绝对不能写他的懒惰、不敬业;写个人的理想,绝对不能写自己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说公话、大话、套话、假话,得奖励;说私话、真话、实话、 发自肺腑的话,受惩罚。"奖伪罚诚"的机制已然形成。经过老师十几年的"耳提面命""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个性精神,变得越来越"伪圣"、虚假起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军老师大声地呼唤语文要回归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文"之本,写作既不能拔高,做"虚伪之神",也不能降低,做 "非人之鬼",说话、作文最起码的要求是"真实自由"。
二、作文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韩军老师认为,很多作文命题都隐含着强大的制约性,让中学生去写并不合适。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某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隐含着"忧在天下 先,乐在天下后"的思想,所有的考生都必须顺着这个正面题意阐发;再如"我的财富"(某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暗示必须写"我的精神财富",不能写"我的 物质财富"。这对有的考生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强拉硬扯、牵强附会,甚至说空话、假话,因为他们并无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体验。近年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像政治题、伦理道德题,命题人习惯带着一种"宏大思维"来命题。如2002年高考作文题中,全国卷话题"心灵的选择"实际扣合了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北京卷作文话题"规则",实际扣合着"中国加入WTO"、韩日世界杯。这样的高考题没有把学生的文字、词采、情思、理趣作为考查的核心和重点,使作文失去了"语文性",失去了文化气息,失去了真实。亲情、文化、趣味、哲思等"小而微"的话题成为了高考作文的盲点。韩军老师认为,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 应该是由矫情的抒情、煽情,导向理性的思考、沉思;由泛政治、泛道德,导向对具体问题的哲理阐释;由"命题"导向"话题",再由"话题"导向"微型课 题";由"一窝蜂"的猜题押题,导向朴拙扎实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思想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