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1 11:12:55 [您的教师考试网]
当前,国内许多幼儿园对准备入园的幼儿进行心理测量(以智力测验为多),对报名入园的幼儿进行选拔。也有一部分小学对准备入学的学前儿童进行心理测量。面对这一状况,有必要对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正确运用提供一些依据。
一、中国古代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萌芽
中国人最早使用学前儿童心理测量是举世公认的。
(一)"周岁试儿"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出自中国民间。1400多年前《颜氏家训》的《风操篇》中记载了我国民间测试婴儿心理发展的方法。"江南风俗,儿生一期(指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笔,女则用刀尺缄缕,并加以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以为试儿。"[1]这是根据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的特点,采用似标准化的实物材料,观察婴儿对视觉现象的反应。林传鼎认为,这是1925年和1930年美国A.Gesell和奥国C.Buhler婴儿发展测验(程序表)的前导。[2]颜之推还根据心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心理的可能,在《名实篇》中写道:"人之虚实真假在于心,无不见于迹。"[3]这也为当今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测量带来依据。
(二)各种益智田、七巧板等
清朝后期出现的益智图(通称七巧板),形状大小不同的七块小板能够组成近百种的生物和实物图样,这可以看作是创造力测验的最早方案之一。七巧板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发散式思维活动,操作的成果是形象转化,值得高度重视。我国民间流行的九连环,其设计之巧妙,也可以和现代的魔方、魔棍相媲美。七巧板被外国人称为"机巧"的中国之谜,西方直到1914年才有五巧板。
益智图由晚清文人童叶庚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夏首创。与"七巧板"相比,该游戏更加精巧奥妙。童氏率其五子,用"益智图"拼出了数以千计的文字。后经童氏整理,由其幼子童大年逐笔勾画,出版了《益智图千字文》。该书详细描述了"益智图"这一拼图游戏及其引人入胜的精妙玩法。当时文人公认童氏发明构思巧妙,启发心智。清恭亲王亲笔为该书作了题字。除此书之外,童氏还著有《燕矶图》一书,专收用"益智图"所拼其他图案。
九连环被外国人称为"Chinese Ring"(意思是中国之环),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玉琢的,到了明代由铁丝代替,在16世纪已经流传到欧洲。这些玩具游戏对世界科技发展都有一定的先驱意义。后来刘湛恩先生用英文写了(中国人用的非文字智力测验)一书,把七巧板、九连环介绍到国外,武德沃斯(Woodworth)对九连环极为赞赏,把它称作"中阻式的述津"。最近,五巧板、七巧板已经发展成为纸笔测验,可应用于团体,测试方便,计分准确,已达到标准化程度。[4]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panlg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