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导读】中学语文教材教法20:质疑《人生的境界》。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的,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说。

境界说的关键,盖在于一个"觉解"。所谓"觉解",按照冯先生的话说,就是"人在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并且认为"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做的事对他有了意义"。动物没有觉解,而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他觉解程度的高低。

据此,他把所有的人归入四种境界:对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不觉解或者不甚觉解的人,其人生境界为"自然境界";觉解到个人利益,抱着利己动机,只为个人做事的人,其人生境界为"功利境界";觉解到社会利益而为之做事的人,其人生境界为"道德境界";觉解到宇宙利益而为之做事的人,其人生境界为"天地境界"。其中前两种境界为低级境界,是"自然的产物";而后两种境界为高级境界,是"精神的创造"。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而中国哲学的崇高任务,就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就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

很明显,觉解是精神境界的核心,也是境界划分的惟一标准,它融合了道德、智慧、悟性三种因素,深藏于人的精神世界之中,独立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它的总体表现形式,则为一个人的行为动机。

冯文的境界说就是它的价值观,它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就是对人生价值的定位。但是,深藏于人的精神世界、属于意识或潜意识领域的觉解、动机,它可以有外部表现,也可以无外部表现;可以为真相外部表现,也可以为假相外部表现;即使是真相外部表现,也未必能确指出自何种觉解、动机(比如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可有相同的外部表现),要用它来划分境界、定位价值,免不了主观臆断,无异于捕风捉影,理论上似乎可通,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然而,任何思想观念都有客观标准,价值观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无疑是一切思想观念的惟一的客观标准,当然也是价值观的惟一的客观标准。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可知,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列宁说:"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选集》第3卷)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理论认识,它的正确性也同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证明。一个人有无价值,不在于他的悟性有多高,道德有多高尚,智慧有多明达,而在于首先考察他的行为结果,看它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类历史的进步。从精神一端着手,是非难定;从实践一端放眼,功过昭然。觉解程度的高低和人生价值的高低并不构成必然的对应关系,而现实的人生贡献才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铁证。由此可见,人的价值标准不应该是境界说所说的"觉解",而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评价人生价值,必然会得出与境界说评价大相径庭的结论。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