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建构有效的、智慧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和思维水平。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无论是站在教师教的视角,还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评价课堂,我们都可以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站在教师的视角看课堂,我们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富有创意,教学的组织和方法的运用是否得体、有效,等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我们可以看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听课可以促使职初教师形成匠气
《辞海》中"匠"的第一个义项是"工匠",指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在教育圈里,"不做教书匠"的声音被广泛认同。按照《辞海》中的意义,"教书匠"可以解释为"具有教书技术的人"。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这句话,就是我们不要做简单意义上只有教书技术的人,应该做一个有教书艺术的人。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师一开始就都能做"教书匠",尤其是职初教师。一般认为,任教5年以内的教师为职初教师,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带着从"象牙塔"里学到的自以为充盈的书本知识,凭着自己的年轻和热情,想象着教学的简单和容易,没有教学实践经验,也谈不上有教学技术。实际上,一个职初教师应该以成为教书匠为首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教学规范、教学技术。
听评课是职初教师成为教书匠的捷径之一。对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关注他们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关注他们在文本内容的解读上是否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重点、难点的化解,等等。让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形成教学规范。
听课可以帮助经验教师
发展匠心《辞海》中"匠"的第二个义项指"在某一方面造诣和修养很深的人"。这样的人也被称为有"匠心"的人,他实现了从有技术到有艺术的飞跃。
职初教师和经验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教与学的侧重点不同:职初教师更多地思考自己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经验教师更多地思考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成为教书匠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但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教育家",仅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