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1 10:37:51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学目的:
(1)体会小说当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小说独特的表达主题的方法。
(3)了解十年“文革”给人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冲击,形成对十年“文革”的正确认识。
(4)体会小说当中对童年生活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小说所描写的优美的生活场景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2)小说在轻松的氛围中所反映出来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本大意,解决生字、生词。
迤(yǐ)逦(lǐ)歇憩(qì)眼瞳(tóng)葳(wēi)蕤(ruí)歪歪趔(liē)趔
踅(xué)马齿苋(xiàn)匆遽(jù)倏(shū)忽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
1、读过这篇小说后,它给你的第一感觉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情分析:因为本篇小说的绝大部分内容写的是一黑、一白两个少年在河边玩耍,而且对于正确理解主题有帮助的内容又非常隐晦,所以可能绝大部分同学会说,它反映的是童年生活,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天真烂漫,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可能还会有同学会从文中“外婆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一句和文中对优美、恬静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得出,小说反映的是农村环境的优美,反映的是环境保护的主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
2、小说当中的白皙的少年是哪儿的人?它从小跟着谁长大的?它和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总结:白皙的少年来自城里;他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婆非常喜欢他。这从文中“‘城里人没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极喜欢外婆炒的喷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却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的原因。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冲击,不然的话,哪一个城里人会愿意专门从城里到乡下来住呢?至于说是什么因素,咱们还不得而知,需要从文中其它内容去理解。
4、仔细阅读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举动有何反常,这种反常预示着什么,在此处你能感觉到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平时,“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但是今天,有一个好大的声音隔了田塍喊外婆,外婆就叫来了他的朋友“一起去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而且“随便”地玩,“‘没断黑不要回来’”……这种反常,预示着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发生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外婆还不愿意让白皙的少年知道。
另外,这里叫外婆的声音是“好大”,我们可以理解为声音宏亮,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粗暴。究竟该如何理解才准确呢?在这时好像还无法准确把握,我们且往下看。
5、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忽然传来了锣声……今天下午开斗争会”几段。把这一部分与前面的分析联系起来,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会得出结论,而且前面的疑问也迎刃而解。
教师归纳:今天下午的斗争会的斗争对象,就是外婆。外婆不愿让自己心爱外孙看到这种难堪的场面,不愿让自己心爱的外孙的生活受到冲击,所以专门叫来了黝黑了少年陪外孙“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没断黑不要回来’”。
“开斗争会”又是十年“文革”这一特定年代的产物,因此,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我们就清楚了。外婆之所以从城里到乡下来住,也就可以理解为是在躲避这场政治风暴的袭击。可是宁静的乡村也没能使她逃过这场荒谬的政治狂热给她带来的灾难。
6、帮助学生理解这篇小说表达主题的独特方式。
这篇小说通过两少年在河边尽情的嬉戏,对美丽的大自然、天真纯朴的少年、自由快乐的小鸟等如诗如画的描写,反映了十年“文革”给人的正常生活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和它的荒谬。
三、体会文中对纯美自然的描写及由此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氛围
1、小说中乡村的自然风光,干净、朴实。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对大自然风光的描写,体会环境的美。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如,“河堤上或红或黄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河水“粼粼闪闪”,“小鱼小虾蹦蹦跳跳”,“卵石好洁净”;蝉声“抑扬”,野蜂“嗡嗡营营”;“绿色的岸”,“远远淡青的山”;岸边水草“葳蕤”,芦苇“汪汪的绿着”;水鸟“雪白雪白的”,甲虫在软泥上爬。一幅多么美丽的乡间田野图!在这样的大自然中,一切多么纯洁、透彻,与少年率真的心相互辉映,让人感到一种净化的美,质朴的真。
2、这篇小说营造出一种诗一般的氛围和意境。让学生齐读、朗读、默读下列内容,细心体会从中所流露出来的诗情画意。
(1)“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2)“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谬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浸浸的舔着天空舔着岸”。
(3)、文中对芦苇的描写、对水鸟的描写、对少年的描写。
讨论、归纳:这些优美的画面,营构了全文的诗情画意,表达了少年天真烂漫的纯真和如梦如幼的感觉。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panlg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案:《醉翁亭记》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案:《怀疑与学问》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