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教师资格每日一练2017年(1月1日)-教师网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1.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2.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4.根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平行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 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
1.选B【解析】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本题选B。
-
2.选C【解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的四个阶段如下: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本题选C。
-
3.选C【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了三个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外部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观察者对强化的期望影响了他注意榜样行为,激励他编码并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替代强化:观察着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如看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自己也好好学习。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在题干中,“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所以是替代强化。在这里,虽然警示也是来自外部的,但是相对来说,替代强化更准确。本题选C。
-
4.选B【解析】奥苏泊尔提出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认知同化的过程可分为三种,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题干中,规则是比例证包容度更高的概念,所以是一种上位学习。本题选B。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
5.选B【解析】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显然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阶段即为关注情境阶段。故本题选B。
(编辑:孙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