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3 09:49 教师考试网 http://jiaoshi.huatu.com/ 作者:孙亚非 来源:未知
“编外”洋教师“送教上门” 情暖中国特殊儿童
“one two three,fly!”随着孙小然(化名)“一声令下”,王大山用力将他举得老高,屋子里传来两人爽朗的笑声。
说出这句简单的英文,对家住长沙青园社区的11岁自闭症患儿孙小然而言并非易事。在一次次“举高高”的游戏互动中,来自意大利的王大山终于让他做到了。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王大山和他的中国妻子、长沙青园小学教师李艳顶着寒风,再次走进孙小然家中“送教”。看到两位老师的到来和送给自己的绘本、毛绒玩具,此前一直紧盯着电视屏幕、与家人几无交流的孙小然终于转移了视线,一脸兴奋。
1岁多发现异常,3岁最终确诊。“几乎不怎么说话,要说也就两三个字。”在孙小然母亲的描述中,因为社交、沟通障碍,儿子自小就没有情感,也不依赖父母,以致足龄后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到校接受义务教育。
与王大山夫妇的“结缘”,让孙妈妈开始在儿子身上发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以前会抗拒家人教他识字,现在很享受送教老师的教学过程,理解能力也增强了。”
为保障残疾少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9个月前,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和天心区残联决定开展一项针对该区未入学残疾少儿的“送教上门”行动。根据家庭教师自愿、免费教育原则,官方按“二比一”的师生比例,选定了28名中小学教师与14名未入学残疾少儿家庭合作开展服务。
来自湖南一高校的外教王大山,是积极参与该行动、上述教师之外的一名“编外”送教者。
“这些小孩比较特殊,需要更多人的关怀和帮助。”在妻子申请加入送教队伍时,感动于这一公益之举,王大山决定一同前往。“他平常就热衷做义工。”对此,李艳欣然应允,并希望自己的外籍丈夫能为孩子带来一些不同文化和“新鲜东西”。
夫妻俩和青园小学的另一名教师最终与孙小然家结成“对子”,每周风雨无阻轮流上门为其送教。
送教过程并没想象中顺利。“刚开始不信任也不愿意接触我们。”一次因抗拒牵手被小然抓伤的经历,让李艳为之苦恼了多日,“是不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
如何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夫妻俩随后查阅了大量特教类书籍。“先多观察,再从孩子感兴趣的点入手。”李艳发现,小然很喜欢被大山高举在空中的感觉,两人也因此亲近起来。
“哪个是你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用英文怎么说?”“banana”……翻开新买的绘本,王大山一遍遍耐心地教着,不时鼓励小然大声说出来。“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然的这种状态令李艳很欣慰。
从简单的识字、常用称谓,到做手工甚至做家务,随着了解的加深,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丰富。“看到孩子笑得那么开心,终于敢大声说话了,心里特别有成就感。”王大山说。
与孩子大半年的相处,让这个意大利汉子对做公益有了新的认识。“相较捐款捐物,这样的公益活动可以让受助者得到持续的陪伴和关爱,双方也一同收获了长时间的快乐。”
据长沙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巍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系统、连贯地学习,这29名教师每周上门送教一次,每次3课时,每学年合计将进行不少于120课时的辅导。
谢巍表示,该局将进一步加强对送教者的业务指导,要求他们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施个别化教育,同时把这些孩子纳入居住地对应学校的学籍管理。“送教工作将会根据孩子们的需求一直持续下去。”
“只要我在中国,就会一直陪着小然。”挽着已有4个多月身孕妻子的手,王大山坚定地说。
(编辑:孙亚非)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