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9 11:40:02 [您的教师考试网]
单项选择题
1.赵、钱、孙、李四个人比谁的体重最重。已知:赵、钱的体重之和与孙、李的体重之和相等,赵、李的体重之和高于钱、孙的体重之和,而钱的体重高于赵和孙的体重。那么,下列哪项为真?( )
A.钱的体重最重
B.赵的体重最重
C.孙的体重最重
D.李的体重最重
【参考答案】D。由题干可知,赵+钱=孙+李,赵+李>钱+孙,可以推出李>钱。又钱>赵,钱>孙,所以李>赵,李>孙,所以李的体重最重。
2.在Word的编辑状态,被编辑文档中的文字有“四号”“五号”“16磅”“18磅”四种,下列关于所设定字号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四号”大于“五号”
B.“四号”小于“五号”
C.“16磅”大于“18磅”
D.字的大小一样,字体不同
【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Word文字的格式。“四号”“五号”“16磅”“18磅”都表示文字的字号,其中“四号”大于“五号”,“18磅”大于“16磅”。
3.新疆的葡萄庄园的产量逐年上升,葡萄的供过于求导致价格的下降。如果不对葡萄庄园种植葡萄加以限制,葡萄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下跌。政府为了提高葡萄价格,让葡萄田闲置,并给这些农民提供直接的补偿金。每个庄园的补偿金都有一个明确的最高限额。政府的该计划如果成功实施,不会给财政带来净负担。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是解释其原因的最佳依据?( )
A.葡萄价格如果提高,政府可以依靠向庄园的利润征税而取得收入
B.5年前政府曾使用过同样的计划,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政府规定获得补偿金的农民不能利用退出生产的葡萄田种植其他作物
D.那些闲置葡萄田的补偿金相对于种植葡萄产生的收益来说只占很小一部分
【参考答案】A。本题文段的结论是:给葡萄田闲置的农民提供补偿金不会给政府的财政带来净负担。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有其他收入来弥补补偿金的支出。而A项“葡萄价格如果提高,政府可以依靠向庄园的利润征税而取得收入”正好达到这一效果。B项“5年前政府曾使用过同样的计划,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不能保证这次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C、D两项都是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材料分析题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1日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
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怀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参考答案】(1)第一段之所以描写各式各样的梦境,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第四段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深沉凄凉而又伤感的气氛。
(2)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故乡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老屋终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老屋虽伤感而又理解的矛盾心理。因此,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内心世界的矛盾。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有坦途就有坎坷,有甜蜜就有苦涩。
人生之路,从来都与挫折相伴而行。然而,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一块块垫脚石,是通向成功的一级级阶梯;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个绊脚石,会把弱者跌得鼻青脸肿。
挫折,有时候也会像一座沙漠,试图使人迷失方向。然自信者手中始终会握着一枚“指南针”,他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勇往直前地向着目标进发;而失意者却像一只无头苍蝇,撞到哪儿算哪儿,一辈子也走不出“沙漠”。
请根据以上资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人生自古谁无“挫”
——笑对挫折成就未来
在狂风面前,大海选择了化痛苦为浪花,才不致使自己成为狂风的俘虏;在暴风雨面前,苍鹰选择了化痛苦为磨炼,才不致在风暴中葬送自己;面对挫折,我们该沉寂吗?消沉吗?深陷其中吗?不!作为未来的教师,要用百分百的勇气与智慧战胜它,用乐观与不服输的精神压倒它,用努力与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面对挫折时我们要积极乐观。人生就像大海,风浪受伤都是不可少的,成长必然会伴随受伤和风险。
但换个角度看,每一个困难与挫折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磨炼意志的机遇。桑兰在遭遇人生重大变故时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就算她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她也不后悔练体操。正是因为她的勇敢与乐观,才使她笑对挫折,成就了她非凡的人生。生活因挫折而精彩,生命因笑对挫折而更加绚丽。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许乌云背后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接受挫折我们要学会逆境时厚积薄发。人的一生注定有坎坷,有泥泞,有悲歌,有挫折,不能因一时的跌倒而一蹶不振,要善于在逆境中思考,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成功的经验,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邓小平戎马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虽然他在文革期间被下放江西,但他没有过多抱怨,而是坚持每天读书看报,通过三年的思考,他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以说要重视日常积累,在逆境时不畏惧,厚积薄发,以成就非凡的人生。
接受挫折我们要学会逆境时永不言弃。作为未来的老师,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一些教学难题。
比如说:教学压力大、工作条件简陋,或者尽管很努力但就是不被认可,更会面,临班级中的“顽固分子”。
此时,最重要的是在挫折面前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最终击败挫折,笑对挫折。霍金之所以有永不言弃的坚持,中国女排之所以有永不言弃的顽强,爱迪生之所以有永不言弃的勇气,都是因为他们坚信挫折是对成功的考验。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精神,只有在挫折面前永不言弃才能看到前方的光芒。
人生的旅途总是荆棘密布,跌宕起伏,没有谁能够平步青云,但是挫折不是前行的拦路虎,而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指南针。在挫折面前,学会逆境时积极面对、厚积薄发、永不言弃,定会“天堑变通途”,“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名师点评】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一块块垫脚石,是通向成功的一级级阶梯,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笑对挫折,战胜挫折,最终成就未来。以教师观的角度来说,文章的立意就是:用百分百的勇气与智慧战胜挫折,用乐观与不服输的精神压倒挫折,用努力与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文章采取排比式开头,气势磅礴,富有文采,考生可借鉴。接着三个策论式分论点,强调教师要战胜挫折,分别需要:学会逆境时积极面对、学会逆境时厚积薄发、学会逆境时永不言弃,并用了桑兰、邓小平的事实论据加以论证,增加可信度。文章的结尾再一次重申总论点与分论点,用“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诗句来升华主题。文章的标题《人生自古谁无“挫”》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改写自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可供借鉴。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