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官方微信:huatuv
立即关注2018-04-17 15:46 教师考试网 http://jiaoshi.huatu.com/ 作者:孙亚非 来源:未知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家园共育的确是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师结构化面试答题中,考生也能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是往往都是为了力求答题全面而做的一个次要的补充,也就是用一句话概括,其实并没有从理念上真正的理解家园共育。这样的话,考生的答题往往比较浅显,或者是流于形式,答题效果并不好。
首先,考生要从思想认识上真正做到理解“家园共育”的内涵。简单来说,它就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的教育,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与合作。然而,大多数考生对家园共育的理解却存在一些不足,即认为幼儿存在一些问题时,幼儿老师才需要家长了解或者协助,这样的认识虽不是错误,但是却忽略了幼儿园与家长长期、稳定的沟通与共育机制。
其次,注意家园共育方式的具象性。在面试考场上,考官是通过考生的语言来评判考生是否具备某种能力。所以,考生在采用家园共育方式解决幼儿问题时,语言表达不能太笼统,内容不能过于宽泛,而要有具体的可以落到实处的家园共育的措施,即不能简单地用“家园共育”四个字概括了事。比如,召开“入托幼儿家长恳谈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组织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利用园报和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等。尤其在解决幼儿具体问题时,要给家长提出具体的措施方案,并及时予以指导。
希望以上两点注意事项,能够帮助参加教师面试的考生加深对家园共育的理解,并在面试中能够有效地运用。
教育方式通常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待学生学习、生活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而由于中学生和小学生在心理、生理以及认知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教育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在结构化面试答题环节中,教育实践、应急应变题目都会透过考生对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理解,考察考生基础教育基本功。
一般而言,我们将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思维方式、心理差异和生理差异。这里为大家介绍的是教师面对中学生和小学生教育方法的不同。
1.思维方式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小学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直观性,可以借助各种标本、教具等展开课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思维方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在教学方法上,中学教师在教学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可以采取生动的言语代替直观模型、将生活引入课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心理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积极进取、求知欲和自尊心较强,但是在行为上由于缺乏行为的约束力,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对待事物。因此,在教学活动动中,小学教师应加强对其行为规范的约束,引导其规范自身言行。相较于小学生天真听话,中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常常不听劝导,出现吸烟、厌学、焦虑、叛逆等不良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表扬、鼓励等方式塑造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
3.生理差异
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由再造想象往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最好时机。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小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由于中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认知经验,但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常常出现让父母、老师催着学习的行为。因此,中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鼓励其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
(编辑:孙亚非)
上一篇:教师招聘面试:互动技巧之提问
下一篇: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