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幼绘本的形式:图码与语码相结合的艺术表现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4低幼绘本以语码和图码相结合的方式来感性地显现世界,连通低幼儿童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将他们引向真善美的境界。
(一)图码的视觉表现
图码具有直观性,因此,图码认知是一种与低幼儿童认知特点非常接近、非常契合的方式。借助图码,低幼儿童可以直观地感知世界。
图码是从符号学、信息论的角度来讲的。一般来讲,人们习惯地称其为图像。图像具有直观、感性、浅显和直接理解的优势。图像(image)来源于拉丁文的imāgā,意思是像某物。"图"再现了对象的外观,并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对象世界浑然一体。因此,图像能很好地传递描述性信息。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及描述,经历了一个从图码认知到语码认知的演进过程。在电子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又进展到"全息认知"的阶段。有些学者认为,从人对世界的感知方式而言,图像认知也许最接近人的本性,它与人类最初对世界的识别形式直接统一。因此,图像是人类初始时期的最基本的认知方式。
由于图像与人的直觉形象思维具有一种直接的联系,直观面对式的感觉经验对于人的生存发展具有基础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人的情感、理性、智慧的获得都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于个体的人的阅读发展过程而言,图像认知总是先于语言认知。低幼绘本运用图码来直观地显现,有利于儿童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萌发情感、理性、智慧,因此,它就自然地成为了儿童直接阅读的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产品。
(二)语码的听觉表现
语言帮助人类超越眼前的直观感知觉,从具象化走向抽象化,从感性化走向理性化,朝着更加自由地认识世界、表述世界的目标前行。可以说,语言创造了一个"由语言符号所生成并由思维、想像来把握的世界。由简单的直观形象化走向丰富的意象化。"
语言具有更多的表意性、想像性、超越性。语言是非常自由的表意符号,它能通过"音响形象"和"概念"相结合的方式将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主观世界自由地结合在一起。语言能突破时空的、物我的界限,把人从直观面对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将人的意识以及意识对象无所束缚地显现出来。语言可以连通人的各种直观感知,看、听、触、嗅等感知觉的经验借助语言可以无障碍地联系在一起,它还在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之间架设了一道通途。可以说,世界必须进入语言才能表现为我们人的世界,人则通过语言认识世界、构建世界。
(三)低幼绘本的图码和语码的结合
低幼绘本将图码和语码互相结合,可以弥补两者的缺憾,发挥两者的优势。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图码和语码都各自告诉了我们一些对方不能告诉或说起来有困难的事情。没配图的文字是含糊不完整的,表达不出重要的视觉信息;没有配文字的图画同样是含糊不完整的,缺乏重点。"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图码和语码的互补性是:图码的感性经验为理性的认识建立了基础;语码的理性特点又为感性的超越提供了可能。图码的浅显方便了直接理解;语码的丰富意象则为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建立了有效联系。简而言之,图码可以摹语码难言之形,语码可以言图码难摹之意。
语码同图码相结合,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
第一,图码吸引注意,语码点图码之睛。
绘本的构思往往是依靠语言符号的,语言符号的表达具有"线条性",即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展开,图码符号则具有静止瞬间的特性。绘本在表现构思时,往往需要抓住时间过程中最具特点、最能够吸引读者注意的瞬间来表现。因此,绘本的图码表达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直接地、快速地吸引阅读者的注意。而语码表达时,并不意味着绘
本上已有图码之形,就不必再对图码进行表达,而是需要对图码之形给予精要的、准确传神的点睛式表述。
英国绘本作家基平谈创作时的一段话是对此最好的注解:"例如画一条狗,我把狗涂成黑色。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写上‘这是黑色的狗'。这时在旁边写上什么呢?我只写‘狗臭'。"基平的意思非常明确,语码不但要言说图像之形--"狗",还要点出此形之难言意蕴--"臭"。点睛之意还意味着,已经能够由读者自己感知、自己解读的意思(如狗之黑色)就不必再画蛇添足地予以解说。
第二,图码描绘直观之象,语码诠释象之意蕴。
图码符号的表达会有不同的风格,或夸张、或写实,或甜美、或凄哀,或平静、或激烈,或真切、或荒谬......这种种不同方式所表达出来的图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需要依靠语码来进一步解读。反之亦然。
如果是绘画作者根据文本作者的构思来具体表达,那么,画稿作者需要体悟文本的意义和文本作者精神活动时的性质,然后,依据这种感悟来描绘直观之象。如果是文稿作者为画稿作者的图码配上语码,那么,文稿作者同样需要仔细揣摩画稿作者绘画时的精神活动,以求传神地表达其意蕴。即使是图文同一作者,也需要在构思表达和具体摹绘时尽力将语码和图码的风格协调起来。图文结合的精神活动往往是"捻断数茎须"的艰难抉择。
这种协调可以理解为运用"通感"能力来建立"异质同构"的感受、体验。风格即人,风格即意识。以图像来展开意识活动和以语言来展开意识活动,是不同材料、不同性质的两种意识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意味着必须进入人的内心,进入主体与对象交融的意识活动之中,并依照构思时的原有意图来建立不同材料、不同性质意识活动之间的有效联系。一旦建立了联系,图码和语码的有机结合就产生了。以为单靠绘画技巧或语言技巧,不必进入内心意识,不必建立"异质同构"联系,就可以使图文结合的想法是浅陋的,容易在创作时产生貌合神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