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属性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的生成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上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而设置的,活动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其各种价值意义的生成,是教育活动作为"生成"而存在的内在要求。只有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属性,幼儿的创造力、个性发展、幼儿的天性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活动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艺术"。否则,教育活动只能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复制"和"刻写"活动,只能是千人一面的活动。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决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过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5]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应如此,活动的过程应是在师幼共同的生活中建构的过程。"课程成为一种过程--不是传递所(绝对)知道的,而是探索所不知道知识的过程;而且通过探索师生共同‘清扫疆界',从而既转变疆界也转变自己。"[6]至于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则更需要通过活动来充分发展幼儿自身,以满足儿童期的自我存在需要,通过发挥儿童期的独特价值来积蓄儿童将来学习与生活所需的能量。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上就是生成性的。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使命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应是唤醒、提升个体的自我意识,培养文化创新的能力,营造公正社会文化,而不是客观化知识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说,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对文化意义与价值的主动追问与建构的过程,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的生活经历的一部分,正如杜威所言,"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7]幼儿亲身经历的活动就是幼儿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周围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和嘴巴、自己的头脑来认识世界。幼儿的生活是复杂的,是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从此意义上说,幼儿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活动的本体意义就在于活动的生成性。生成活动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性和动态的发展性。对幼儿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总是现实的、真实的、及时的、当下的活动,总是教育要素在特定情境中、在时空上的意义联结。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由于受师幼之间的交互作用、内隐思维活动、精神活动以及外显的操作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活动总是伴随着无数的非预设性、不确定性、动态性。体验、顿悟、灵感等为超越预设性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这便产生了新的体验和新的价值,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性运行机制
幼儿的现实生活并不是处于封闭的、完成性状态,而是处于开放的、形成性状态,稳定、平衡是暂时的,而变化和重构是经常性的。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自组织"的机制,能够自我调整和不断变化,从而不断地从无序状态达到更高层次的、更具有适应性的有序状态。活动的运行是一种开放的形成过程,教师和幼儿是参与活动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既是活动的传递者、吸收者,同时又是活动的开发者与创造者,活动的开发过程与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合二为一的。因此,活动的动态性、发展性特征改变了预成活动计划性的实践范式,揭示了预成活动接受式教学的弊端。教师应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调整目标,并将这种目标转化成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应为幼儿创设探究环境,激发幼儿更主动、更自由地去参与活动。幼儿通过在多种活动中自主操作材料、体验、发现,充分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究、创造,从而获得了有关周围世界的直接经验,促进了他们的能力形成和个性发展。
上一讲:幼儿园教材教法(十三):与真实"对话"
相关推荐:
》》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及程序
》》更多幼儿教师招聘、幼儿教师学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