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活动中,我们认识到:
1.根据活动需要学习与运用数学,帮助幼儿有效探索
(1)根据探究需要适时融入数学的相关内容与方式,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如,在开展"亲亲小兔子"活动的过程中,三个年龄班的幼儿根据不同阶段的活动需要,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来支持自己的观察与探究。在每个阶段,教师融入不同的数学内容,帮助幼儿解决不同的问题。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有两只兔子突然死去。经过讨论,幼儿发现原因是三个班级缺乏统一管理,没有定人、定时、定量喂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建议中、大班幼儿设计"一日喂养时间表"和"带兔子散步时间表",要求小、中、大班幼儿分工合作,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分别给兔子喂食和带它们出来活动。数学的介入引发和满足了幼儿科学喂养的愿望,还使幼儿获得了许多有趣的结果。如大班幼儿通过每天统计、分析、比较兔子的食物,不仅知道了兔子一日三餐的食量,还意外地发现兔子晚上需要的食物比白天多得多。
(2)学用结合,运用数学的过程便是感受、理解、学习数学的过程。
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有趣,而且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更加扎实,"学"与"用"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如,大班幼儿设计的"一日喂养时间表"就包含着对时钟整点、半点的认识,而这恰恰是大班幼儿下学期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让幼儿在一天中选取三个合理的喂养时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初,孩子们只是很简单地将兔子进餐的时间同自己进餐、吃点心的时间划上等号,结果造成了实施的困难,兔子和孩子谁都吃不好。于是,幼儿意识到喂养时间的安排还要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对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不仅学会了看时钟,还了解到幼儿园在不同的时间里有不同的安排,有的活动不能受干扰,如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早操、进餐、午休等。随后幼儿重新设计了"一日喂养时间表",选取幼儿入园、午餐前自由活动和离园前三个时段作为喂养时间,并得到了小班、中班弟弟妹妹的一致同意。
在设计时间表的过程中,幼儿学会的不仅仅是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反复思考、观察、实践,逐步树立起时间意识,感受到时间对于生活的意义,从而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2.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融入适宜的数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适宜性
(1)小班:适当融入数量、形状等知识,学习最初的观察和记录。
小班的科学探索活动相对简单,常是对某一个具体对象的观察与认识,教师可有机地将"数量""形状"等数学内容渗透进去,比如,它们有几个,是什么形状的,大小、长短如何,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幼儿的观察有较明确的目的和指向,也会使观察后的交流更加具体,易于表述。如果观察过程中还能附以简单的记录,则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数"与"形"的概念。
如,为了引导小班幼儿更细致地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我们设计了简单而直观的表格,引导幼儿结合数、形知识逐一观察。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不仅学认数字,还用它们来表示兔子身体各部分的数量。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数、量、形"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上一讲:幼儿园教材教法(四十八):在心灵体验中成长
相关推荐:
》》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及程序
》》更多幼儿教师招聘、幼儿教师学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