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幼儿有过攻击行为的经验,而且此种经验未得到有效的消退,就会极容易形成攻击行为的"动力定型"。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第一次,及时消除幼儿对攻击性行为消极经验的积累。
对应于攻击行为,被攻击幼儿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被攻击幼儿在言语行为上具有挑衅性倾向。有些幼儿受家庭影响,-张嘴便满口脏话或者喜欢给同学取绰号,由此容易因自己言语不慎而被攻击。比如:某幼儿的开口禅就是骂别人"傻帽",为此遭到了班内不少小朋友的攻击。当老师问攻击幼儿为什么打他时,孩子很气愤地回答:"他先骂我傻帽!"对于因挑衅性言语遭致被攻击,教师要教育被攻击幼儿尽量避免激惹对方的不文明语言,让被攻击幼儿意识到被别人攻击的源头在于自己,从自身角度反思自己的错误。二是被攻击幼儿在性格上比较懦弱。由于受遗传与气质的影响,有些孩子天生比较个小体弱、胆小爱哭。还有些孩子受父母庇护太多,凡事顺从依赖。这些孩子遇到攻击行为,除了哭或被攻击之外,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如果在群体中让其他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形成"他好欺侮"的概念,很容易使这样的孩子遭致更多的被攻击行为。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一方面要对幼儿进行人格的训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弱小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故事,教给幼儿一定的自卫意识与方法。而如果对方的攻击并不是出于敌意,教师应教育幼儿学会宽容。对于被攻击的幼儿,教师同样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二)给攻击与被攻击幼儿家长的建议
作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对态度。
其次要净化家庭环境。有研究指出,父母行为比较粗暴的家庭,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较多。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同时减少给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出外,还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
作为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侮"的心态。"以牙还牙"只会制造更多的攻击行为。一旦被攻击幼儿尝到攻击的甜头,很容易造成幼儿从被人攻击走向攻击别人。所以,这种方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同时,要教给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通过改善社会交往技能使孩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遭遇攻击时通过大声叫喊引起第三者的注意;或者通过赶紧逃跑躲过冲突,等等。当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和胆识。对于性格胆小、懦弱的孩子,家长要去除撑在孩子头上的保护伞,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可以通过探险等亲子活动,使孩子学会坚强。
关于幼儿攻击与被攻击行为的教育策略,特别是如何教育被攻击幼儿,是一个需要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加以关注并深入探讨的课题。
上一讲:幼儿园教材教法(六十五):死亡认知个案研究
相关推荐:
》》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及程序
》》更多幼儿教师招聘、幼儿教师学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