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写作内容、形式要丰富多样
1.既要写实,也要写虚。韩军老师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虚能力。所谓写实,是指说明、描写、叙述,是 根据实有的东西来形成语言文字,是"从有到有";所谓写虚,是指抒情、议论、想象,是根据虚无的东西生成语言文字,是"从无到有"。写实是指向实际应用 的,写虚是指向精神创造的。写实体现的是模仿、记录、复述能力,写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创造、想象和抒发独特见解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心态,把写虚与怪诞、呓语、胡言乱语、胡编乱造画上等号,而把写实看作是实事求是、规规矩矩、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因此,孩子的写虚能力从小就被扼杀了, 在写实写不好、无话可说的情况下,就只能真的瞎编一通了,结果写实、写虚的能力都没有发展好。
2.既要写散文,也要写诗歌。当代中国社会大的 政治文化心态就是"实用",大到国家的政治军事斗争、经济建设,小到个人的人际交往,都讲究实用的原则。散文是广泛的实用文体,而诗歌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没 什么用处,因此语文考试中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作文不能写成诗歌。韩军老师认为,诗歌是中华文化精华中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灿烂的部分,不能丢 弃。诗歌诉诸人的"内在精神",散文诉诸人的"外在交际",我们不能只顾实用性的交际,而荒芜了孩子的精神。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诗歌也最接近他们的性 情,最贴近他们天真烂漫的心灵。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三五岁的孩子就能说出"太阳在水盆里游泳"这样的话,可在今天的语文课上,他们却被老师们按着头去学 "实用性""交际性"的散文,渐渐地,孩子的天性便被泯灭了。
1.通过文言学写白话。2004年,韩军老师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没有文 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文,掀起又一场"文白之争"。《新京报》转载称:"一时间硝烟四起,引发了众人的争议。这场争议,使我们得以在鲁迅宣告‘已经 过去'将近80年后,又躬逢了文白论战的盛事。"韩军老师认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坛顿失光彩,白话大师寥寥,再也没有涌现出白话大师群体,这自有其政 治原因,但还有其更重要的原因。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语文教育斩断了文言文化血脉,致使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的文人在少年语言敏感期没有受过系统深 入的文言教育。他们少年时,恰处在中国对文言否定愈演愈烈,课本弃文言愈来愈多时,他们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是在切断文言背景下,以白话为本位的,他们接触 的文言文数量代代递减。他们在语言敏感期基本是通过白话来学用白话,而非通过文言来学用白话。所以,成人后,他们整体的白话文字面貌难与20世纪上半叶的 白话大师比肩。
韩军老师认为,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浩繁的极富表现力的文言典故、语汇,滋养、丰富了现代白话。人在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大 量古诗文,用文言奠基,用白话表达,则文字极易纯粹、典雅、凝练、传神;而以白话奠基,通过白话学用白话,文字极易拖沓、烦琐、欧化。一个人若少年时诵读 一定数量的一流文言,则成年后能写一流白话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若少年时极少接触文言,哪怕只学一流的白话,成年后能写一流白话的可能性也将明显减小。通 过白话学写白话,似近实远,事倍功半;通过文言学写白话,似远实近,事半功倍。根扎于"文",语发为"白",这应是语文教育返璞归真、返本归根的基本法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