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6 17:54:19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2.C【解析】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
3.A【解析】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信度。
4.C【解析】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狗。
5.A【解析】“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
6.C【解析】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7.B【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品德评价法。
8.A【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9.A【解析】题干符合实物直观的内涵。
10.D【解析】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1.A【解析】没有知识的领会,巩固和运用等环节就毫无意义。
12.B【解析】题干符合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内涵。
13.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人、详述和汇总。
14.C【解析】题干是顺应迁移的定义。
15.A【解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6.A【解析】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引起学生注意。
17.A【解析】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8.A【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19.C【解析】班主任主要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所以题干所指是班主任。
20.B【解析】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80%~90%。
21.C【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22.D【解析】“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
23.D【解析】传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往往脱离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很难指导课堂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结合中小学学科特点进行问题解决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知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
24.B【解析】若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越多,回忆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25.C【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26.D【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7.B【解析】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28.A【解析】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9.A【解析】客观性是任何科学及其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30.C【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二、简答题
1.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还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3.(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第一,学生是人,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第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5.(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