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5)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趋势。
3.初中地理
(1)地球与地图:地球和地球仪、地图。
(2)世界地理: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认识区域。
(3)中国地理: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认识区域。
(4)乡土地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及变化特点、家乡的发展规划。
4.时事与政策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第三部分 大学对应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具体要求、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法学基础理论
(1)法学基础理论: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法律原则、法律责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治和法制、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
(2)宪法基本知识:宪法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宪法的实施和保障。
(3)民法基本知识: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事权利和责任。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论:理解和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相关知识。
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技能:掌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等基本技能;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等。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课程与教学论约占30﹪。
⑴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数位和数级的顺序、名称及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比较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⑵小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⑶有理数的意义、大小。
⑷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数的运算与性质
⑴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方法和相应算理。
⑵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的性质。
⑶比和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比、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比例的有关问题。
⑷常见的数量关系。
⑸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⑹整除、约数、倍数的定义,用定义证明整除问题。
⑺带余除法的意义、带余除法表达式。
⑻奇数、偶数的定义和性质,奇偶分析法。
⑼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⑽因数(约数)、倍数、质数(素数)、合数、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互质数的概念;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3.常见的量
⑴常用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以及体积与容积单位。
⑵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4.代数式与方程
⑴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
⑵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式,整式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⑶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
⑷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⑸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
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5.不等式
⑴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简单应用。
⑶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等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⑷基本不等式 (责任编辑:wang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