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教师考试 > 教师招聘 > 备考资料 > 2013年中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3

2013年中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3)(2)

2017-03-14 11:53 教师考试网 http://jiaoshi.huatu.com/ 作者:孙亚非 来源:未知

【导读】2013年中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 B [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 D[解析]本题是对课程类型分类的考查。(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大学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 D[解析]略

5. 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所以本题选B。

6. B[解析]略

7. C [解析]教育目的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故C项不正确。

8. A[解析]略

9. A[解析]略

10.A[解析]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11.B[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标准参照性测验。

12.D[解析]题干中孔子的言论说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属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

13.A [解析]题干所述为个体本位论的观点。卢梭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之一。

14.B [解析]人身自由权指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15.B[解析]说理教育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的德育方法。说理的形式可以是具体形象、有启发性的讲解和报告,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16.C [解析]班集体是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所以答案为C。

17.D[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

18.C [解析]阿特金森根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类动机在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已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9.B [解析]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l分钟左右的记忆叫短时记忆,题干所述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即为短时记忆。

20.B [解析]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要么不做作业而受到责骂,要么忍受做作业的痛苦而避免家长的责骂,这两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他必须选择英一。

21.A [解析]因材施教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正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规律。

22.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形成了守恒概念,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

23.B[解析]附属内驱力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所以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24.C[解析]过度学习程度以150%为佳,20×150%=30。

25.B [解析]题干是学习知识为了履行社会义务的表现,抱着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上有内在力量,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这种学习动机仅服从于眼前利益和教师、家长的要求,而缺乏远大的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6.A[解析]如果每个教师都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就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题于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尚性。

27.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8.D [解析]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三类,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30.C [解析]匮乏性需要即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二、多项选择题

1. AC[解析]内归因是行为者的内在原因,如人格、情绪、意志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2. ABCD[解析]q-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个部分。其中,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3. ABC[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4. BD[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

5. ABCD[解析]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通过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文艺复兴前后,出现了专门的教学手段。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是较早的教科书,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和福禄贝尔的“恩物”都是专门的教具。粉笔、黑板、教鞭、模型、标本等,大多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逐渐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6. ABCD[解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加速个体发展,具有延时价值,开始个体特殊才能,故ABCD均选。

7. ABC EN析]优良的个性品质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但是这并不属于教师专业素养,故D项不选。

8. BCD[解析]根据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9. ABCD[解析]题中各项均属于陈述性知识。

10.BCD[解析]效度、信度和标准化是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三、判断题

1. × [解析]题于所述为效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蘸后一致程度,表示所测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解析]教师在开展教学与研究上具有的独特优势是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的资料.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观察研究。

3. × [解析]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应该是包括所有学生在内的教育工作,不只是优秀生或者后进生。

4. × [解析]人的情感不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5. × [解析]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

6. √ [解析]卢梭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家,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7. × [解析]因为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8. √ [解析]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心理状态。

9. √ [解析]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学习的内容的阻碍和干扰作用。在迁移中,根据迁移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负迁移起阻碍作用。又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先学习的内容对后学习的内容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反之则是逆向迁移。倒摄抑制既符合时间上的倒序性,又符合消极影响,因此属于逆向负迁移。

10.× [解析]智育主要是指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教育,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 统一发展,各种智力培养的教育话动。

11.× [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 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12.× [解析]升学教育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违背素质教育 的理念。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 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串于教育 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13.× [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14.× [解析]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15.√ [解析]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16.×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17.× [解析]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应该是安静型。

18.× [解析]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但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的工作,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19.√ [解析]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20.× [解析]题干所述为美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四、简答题

1. [参考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制订班级规章制度;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 [参考答案]从外部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内部条件来看,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 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学 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五、综合分析题

1. [参考答案](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作为小王的老师,我会既注重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重视其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我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我会加强对小王的思想引导。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我会对小王思想的变化加以长期的关注,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2. [参考答案](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3. [参考答案]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因材施教。子路好胜,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有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的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心理面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誊。

相关推荐: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华图教师网 http://www.hteacher.net


(编辑:孙亚非)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

今日直播

1356289人正在这里听课换一批

xxxx

2016内蒙古公职直播讲座

2016内蒙古公职直播讲座
xxxx

2016年广东公职免费讲座

2016年广东公职免费讲座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