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02 11:5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吹拉弹唱属于( )
A.知识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认知技能
2.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3.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活动技能 B.一般技能
C.学习技能 D.认知技能
4.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卡普切列夫 D.托尔曼
5.被公认揭示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的是( )
A.认知理论 B.顿悟说
C.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D.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6.反思能力的出现,是学生在青春前期的重要年龄特征,这里的反思能力是指( )
A.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与他人合作 B.退回到自我中心的思维
C.对自己心智过程进行思考的能力 D.主动性的发展
7.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19世纪80年代
8.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是( )
A.非智力因素 B.心理因素
C.生理条件 D.智力因素
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科研学术权 B.教育教学权
C.民主管理权 D.关心学生的学习
10.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 )
A.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B.教育规模的限制
C.教育数量的限制 D.教育水平的限制
【参考答案】
1.B【解析】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操作技能)主要是肌肉运动。它表现在外部行动上,表现在对事物的直接行动中。例如操作机器、写字、弹琴、打球等技能都属于这一类。心智技能主要是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而以思维为它的主要成分。例如解题、心算、阅读、作文等的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2.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体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3.D【解析】技能分为操作技与心智技能两种。智力技能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4.A【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课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D【解析】特别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被公认为揭示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6.C【解析】反思能力是认知者在思维活动中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7.C【解析】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8.D【解析】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
9.B【解析】根据教师法的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活动内容。
10.A【解析】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和农业科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实用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因此,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在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