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0-01-05 09:02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题目:八年级下《关雎》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常识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2.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诗经》,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明节奏。
2.学生自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指名学生读,教师订正字音。
3.学生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中关键词。教师投影: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二)了解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译读。①以诗译诗;②力求押韵;③解释扩展。
2.提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3.提问:根据诗歌内容描述几幅画面?
要求:学生自读诗歌,想象画面进行概述。
明确: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尽情狂欢图。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找寻“美”点
提问:《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深入研读这首诗,寻觅《关雎》的美点。
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明确:
意境美: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君子,左右飘摇的荇菜……
情感美:喜悦、爱慕→苦闷、惆怅→陶醉、幸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形象美:淑女:勤劳贤惠、娴静美丽;君子:重情重义、志趣高雅。
语言美: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重复歌咏。这样反复咏唱,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二)探究“比兴”手法
1.提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作答,教师点拨。
明确:没有直接联系。用雎鸠鸟来引入男女爱情的描写,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表现手法叫做——兴。
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且,雎鸠是一种贞鸟,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2.提问: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说说先言什么,后兴什么。
要求:学生自读诗歌,圈画句子体会。
明确:第二、三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作者皆以采荇菜起兴,“流”、“采、“芼”几个动词的变换,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荇莱的动作,又话意双关地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参差荇菜”的三次复唱,语气回旋跌宕,起到充分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加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3.提问: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说说哪些语句采用了“比”的手法。
要求:学生自读诗歌,圈画句子体会。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4.教师补充资料,总结比兴手法。
宋人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比就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5.提问:全诗比兴手法的运用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诗歌用比兴的手法,渲染了气氛,突出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李白的《秋浦歌》:
《秋浦歌》(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提问:说说下面两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
明确:比兴。
2.配乐朗读: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孔子也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吟诵这优美文字,传唱这古老歌谣,我相信我们都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课外阅读席慕容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将将它与《〈诗经〉两首》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写法和情感有何异同。
板书设计:
责任编辑:张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