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0 14:2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是( )。
A.阅读时在主题句下画线 B.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
C.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D.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属于(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3.儒家教育主张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古希腊教育主张培养演说家和治国者。这反映了古代教育主要( )。
A.为经济服务 B.为政治服务
C.为文化服务 D.为科技服务
4.高中毕业会考的目的是评价高中生学业标准达成情况,它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中蕴含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情境陶冶法
C.实践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6.教师对学校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日之内作出处理。
A.7 B.15
C.30 D.60
7.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属于( )。
A.实践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学科性知识
8.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威信来自于( )。
A.教师的权力 B.学生的向师性
C.教师的专业素养 D.尊师重教的传统
9.“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的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C.学生可以独立成才 D.教师决定学生发展
10.《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参考答案】
1.C
【解析】C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属于元认知策略中计划策略。A画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B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学业求助策略。D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环境管理策略。故本题选C。
2.D
【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上或者课外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故本题选D。
3.B
【解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治理国家的人。古希腊培养“治国者”,这些都体现了古代教育为政治服务。故本题选B。
4.B
【解析】毕业会考是指检验学生是否有通过学校课程毕业水平所进行的统一考试。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会考及格即可,不建议学生之间的比较,因此属于绝对性评价。故本题选B。
5.C
【解析】实践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强调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因此属于实践锻炼法。故本题选C。
6.C
【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故本题选C。
7.A
【解析】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题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本体性知识主要是指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故本题选A。
8.C
【解析】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从根本上说,教师威信最核心的是信服威信。教师专业素养就属于信服威信的范畴。故本题选C。
9.B
【解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指老师把知识和技能交给了徒弟,只是第一步,徒弟要想学得好,还需要自己努力,下苦功多练习。因此,题干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学生长处用来弥补学生的失误之处。即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故本题选D。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上一篇: 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4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