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3 09:1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 )的名言。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叶圣陶
2.2岁儿童的口头言语能力发展最迅速,但过了这一阶段后,发展的速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个体发展的(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班主任杜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杜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样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5.干部轮换制是哪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教师引导学生大量列出“绿色”一词所想到的事物,这主要是在训练学生的( )。
A.独立性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发散思维
7.个体的不同心理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时间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8.基于( )实验,格式塔学派的苛勒提出了“顿悟学习”概念。
A.猫开笼门 B.小鼠走迷宫
C.鸽子啄拉杆取食 D.猩猩取香蕉
9.根据知识的深度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 )知识。
A.具体 B.抽象
C.理性 D.概念
1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
1.B【解析】这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故本题选B。
2.D【解析】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题干所述即为这一点的体现。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D。
3.B【解析】本题中班主任的做法不利于这几名成绩差的学生的进步,也不利于班集体的管理,并且这种做法有歧视学生的意味,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本题选B。
4.C【解析】教师进行的实验演示属于演示法。故本题选C。
5.C【解析】班干部轮换制属于班级民主管理模式。故本题选C。
6.D【解析】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故本题选D。
7.D【解析】个体的不同心理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时间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心理发展具不平衡性。故本题选D。
8.D【解析】格式塔学派任务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映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科勒的黑猩猩取香蕉的实验,对学习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故本题选D。
9.C【解析】根据知识的深度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故本题选C。
10.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2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