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4 09:1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指的是( )。
A.教材 B.教育影响 C.教案 D.教育者
2.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的预测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这说明( )。
A.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3.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 )。
A.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D.崇高的职业道德知识
4.布置作业时,要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这体现了作业布置的原则是( )。
A.针对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趣味性原则
5.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6.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 )。
A.矫情的表现 B.激情的表现 C.心境的表现 D.自我的表现
7.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C.态度 D.言语信息
8.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
A.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B.发现法 C.讲解法 D.示范法
10.皮亚杰认为( )是儿童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8岁 B.9岁C.10岁 D.12岁
参考答案
1.B【解析】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手段)等方面。故本题选B。
2.A【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个体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还受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影响,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由可能状态转变成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故本题选A。
3.C【解析】条件性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文化知识,指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故本题选C。
4.A【解析】布置作业时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故本题选A。
5.A【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故本题选A。
6.B【解析】心境、激情和应激都属于情绪反应,激情是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反应。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故本题选B。
7.C【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故本题选C。
8.C【解析】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也称为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指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联系,核心是利他主义的;错误的或低级的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来自于自身的利益,不考虑国家和社会,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故本题选C。
9.A【解析】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执行。故本题选A。
10.C【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