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6 11:4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2.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标志着人类正规教育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的是( )。
A.教师的出现 B.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C.教材的出现 D.文字的出现
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课程创新取向
4.小亮知道“粒粒皆辛苦”,可是吃饭时总是掉饭粒,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对小亮教育的最好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指导实践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5.午饭后,先小憩了一会儿,然后客人来访,这属于( )。
A.深度知觉 B.时间知觉 C.距离知觉 D.运动知觉
6.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智力划分为三个维度,而每个维度又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单元,最后他在理论上确定有( )种智力。
A.120 B.150 C.128 D.136
7.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在生活阅历、经验储备、兴趣爱好、发展阈限、思维方式及心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努力做到(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能绝对化
C.引导学生相互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说明学制设立是受( )。
A.社会政治制度影响 B.人口的影响 C.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D.文化的影响
9.持有“课程不是既定的计划,而是教师和学生经验的总和”观点是( )。
A.活动取向 B.忠实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10.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
A.德育方法 B.德育内容 C.德育规律 D.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1.C【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此,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故本题选C。
2.B【解析】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故本题选B。
3.B【解析】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故本题选B。
4.B【解析】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小亮知道“粒粒皆辛苦”说明他在认知方面没有问题,只不过在行动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需要对小亮在行动方面进行教育。故本题选B。
5.B【解析】时间知觉指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如题干中所述,能够按时间顺序把活动区分开,属于时间知觉。故本题选B。
6.B【解析】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故本题选B。
7.B【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所以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老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故本题选B。
8.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学制的因素。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学制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个体差异性规律的影响。故本题选C。
9.C【解析】课程实施的取向有三个,即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题干中强调教师和学生经验的总和,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生。故本题选C。
10.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的关系。德育目标是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