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6 11:5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学校开设了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出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 )。
A.调节功能 B.评价功能C.传承功能 D.激励功能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标志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最大的分歧是( )。
A.是否分科 B.是否过细分科C.是否传授知识 D.是否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
4.以下哪种德育方法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A.合作学习法 B.品德评价法C.角色扮演法 D.实际锻炼法
5.我们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个事实形成记忆,这属于( )。
A.外显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6.一位同学的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
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7.下列关于隐性课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隐性课程一般不在课程规划中作明确规定,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
B.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持久性和两面性的特点
C.校风、学风、校园环境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
D.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只能获得非学术性知识
8.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克已内省”,也就是说要( )。
A.“过则勿惮改”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C.“言必信,行必果” D.“一以贯之”
9.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10.自我意识是社会个性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分为生理、社会和( )三个方面。
A.分析自我 B.心理 C.评价 D.控制
参考答案
1.C【解析】开设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出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故本题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正是教育“制度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故本题选B。
3.B【解析】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区别在于是否分科过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在于是否讲授书本知识。故本题选B。
4.C【解析】角色扮演法对于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本题选C。
5.D【解析】语义记忆指对词语、概念、规则和定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记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个事实属于语义记忆。故本题选D。
6.A【解析】斯坦福—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得出智商为120,120属于智力正常儿童。故本题选A。
7.D【解析】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学风,校风,有关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故本题选D。
8.B【解析】克己内省是孔子提出的重要的道德思想,经后世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家的发展。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故本题选B。
9.C【解析】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故本题选C。
10.B【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生理、社会和心理三方面。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