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07 14:2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强同学因家庭困难而自卑胆怯,孙老师说:“出生不能选择、而发展是可以选择的,只要你好好学习,认真做人,一定会有大的出息。”这种鼓励和推测属于( )
A.诊断 B.判断
C.预期 D.期望
2.张老师在教会学生写“本”“水”“日”后,顺便让他们学习了“森”“淼”“品”等字,张老师很好的运用了学习迁移当中的( )
A.具体迁移 B.一般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4.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
A.学生发展为本 B.科学与人文交融
C.回归生活世界 D.民主化
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涉及( )四个概念。
A.印刻、同化、守恒和反馈 B.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
C.图示、同化、顺应和反馈 D.印刻、同化、守恒和平衡
8.小李在跳高比赛中得了冠军,他说,这个冠军的获得完全得益于体育场内观众的鼓劲。小李的说法属于( )
A.可控性归因、稳定性归因 B.可控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
C.不可控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 D.不可控性归因、稳定性归因
9.古代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还说“闻之则不见,虽博必谬”,这体现了教学的( )。
A.因材施教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一般来说,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比较剧烈,因此教育者应该(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有针对性 D.抓住关键期
【参考答案】
1.D
【解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即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促使该学生朝着这个期望的目标发展,题干中的老师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鼓励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故本题选D。
2.A
【解析】具体迁移也成特殊迁移,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例如学习了“石”,再学习“磊”。故本题选A。
3.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都是指先前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故本题选B。
4.D
【解析】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具体来说: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为前运算阶段;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故本题选D。
5.A
【解析】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故本题选A。
6.B
【解析】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遗传不起决定作用,它起着生理前提、物质基础的作用。故本题选B。
7.B
【解析】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涉及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故本题选B。
8.C
【解析】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外界环境属于不可控、外在、不稳定因素。故本题选C。
9.B
【解析】题干中荀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的不如见到的,它强调直接感知。直接感知体现的是直观性的教学原则。故本题选B。
10.C
【解析】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题干中的关键词“进入初中阶段”,可以判断此题表明的是身心发展阶段性的特征,因此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