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17 14:2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是( )。
A.板书有序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结构合理
2.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 )的目的。
A.讲授新教材 B.上课
C.批改作业 D.巩固新教材
3.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 B.和谐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好课
4.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8.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 )。
A.问题学生 B.优秀学生
C.每位学生 D.个别学生
9.以下体现教育启发性的是( )。
A.禁于未发 B.不陵节而施
C.开而弗达 D.相观而善
10.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A.时教必有正业 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 D.不凌节而施
【参考答案】
1.B
【解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故本题选B。
2.C
【解析】教师批改作业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而D项巩固新教材是指复习和练习本节课所讲授的新知识。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新教材能够当堂理解、消化和巩固,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故本题选C。
3.D
【解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故本题选D。
4.D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A、B、C三项是教学成功的外因。故本题选D。
5.A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故本题选A。
6.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故本题选D。
7.D
【解析】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题干的描述符合讨论法。故本题选D。
8.C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所以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每位学生。故本题选C。
9.C
【解析】A、B、C、D四项的思想来源于《学记》,A项“禁于未发”的意思是:在事情或者现象发生之前就开始采取防范措施。B项“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表示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过学习者的自身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C项“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体现的是启发性的教学原则。D项“相观而善”的意思是: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故本题选C。
10.D
【解析】选项中的论述都出自《学记》。A项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与C项“藏息相辅”都说明的是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课内与课外的关系。B项“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师进行教学要引导、启发学生,说明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D项“不凌节而施”即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