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18 09:2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判断题
1.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 )
2.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尔》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
3.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末期。 ( )
4.“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印度的教育特征。 ( )
5.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
6.在西方,《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 ( )
7.学校文化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是课程。 ( )
8.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
9.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 )
10.学科是课程的知识来源,而课程是对学科的称谓。 ( )
【参考答案】
1.错误【解析】从广义教育的概念来看,教育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出现的。而学校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故本题错误。
2.错误【解析】《爱弥尔》是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作品。《爱弥尔》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卢梭强调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注重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发展的影响,提倡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实施教育。故本题错误。
3.错误【解析】学校教育开始于奴隶社会初期。故本题错误。
4.错误【解析】“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特征。故本题错误。
5.错误【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故本题错误。
6.错误【解析】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故本题错误。
7.正确【解析】学校文化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在课程表现上属于隐形课程。故本题正确。
8.正确【解析】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是一开始就要编制好的。师生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故本题正确。
9.错误【解析】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故本题错误。
10.错误【解析】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故本题错误。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