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18 14:19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判断题
1.武断违背了意志品质的果断性。 ( )
2.从学生行为养成的角度看,厌恶刺激有消退不良行为的功能,而没有巩固良好行为的功能。
( )
3.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整合阶段。 ( )
4.在我国小学里,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 )
5.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道德情感。 ( )
6.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 )
7.德育内容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或手段。 ( )
8.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 ( )
9.思想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所持的立场。就是要解决受教育者的方向、立场、态度这些根本问题的教育。 ( )
10.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 )
【参考答案】
1.正确
【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善于明辨是非,及时合理而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武断)。故本题正确。
2.错误
【解析】厌恶刺激有撤销和呈现两种,呈现厌恶刺激会消退不良行为,这是呈现性惩罚;撤销厌恶刺激就会巩固良好行为,这是负强化。故本题错误。
3.错误
【解析】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了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其中操作熟练是最后一个阶段。故本题错误。
4.错误
【解析】狭义的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在我国的中小学里进行的德育是广义的德育,不仅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故本题错误。
5.错误
【解析】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道德认知。故本题错误。
6.正确
【解析】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德育过程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的反映。故本题正确。
7.错误
【解析】德育过程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其中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化的客体。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和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所以德育方法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或手段。故本题错误。
8.错误
【解析】大脑皮层分化成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有特定的功能,它们既各负其责,又能相互协调活动。故本题错误。
9.错误
【解析】德育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题干描述的是政治教育。而思想教育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是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三层次: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故本题错误。
10.错误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心理过程。故本题错误。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