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19 09:3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C
【解析】“亲知、闻知、说知”是中国战国时后期墨家对知识的一种分类。他们将知识按其来源分为三类:“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经说上》),即亲知、闻知、说知三种知识。故本题选C。
2.A
【解析】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手段是纪律和管理,或者说是训育和儿童管理。故本题选A。
3.A
【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故本题选A。
4.B
【解析】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两个,梅伊曼和拉伊。故本题选B。
5.D
【解析】题干论述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故本题选D。
6.B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表述为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故本题选B。
7.A
【解析】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实际上是在把注意放到授课内容和言语发音的同时,还要把注意力放到视觉上。这种现象用心理学中的注意来解释就是注意的分配。故本题选A。
8.B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一边……一边……属于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因此属于注意的分配。故本题选B。
9.B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注意从当前任务被无关刺激吸引,离开当前任务,属于分散。故本题选D。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