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0 09:1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A
【解析】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首先,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无限的永恒的再生产;其次,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再次,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故本题选A。
2.C
【解析】识记性知识。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故本题选C。
3.B
【解析】高等学校科研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本题选B。
4.C
【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逐渐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教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故本题选C。
5.B
【解析】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根据此题干可以看出,教育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故本题选B。
6.C
【解析】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感觉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嗅觉的适应。故本题选C。
7.A
【解析】感觉对比与适应的区分:两种刺激是对比,一种刺激持续是适应。故本题选A。
8.B
【解析】老师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的关注相同点和不同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故本题选B。
9.D
【解析】看起来不是方形的窗户仍能感知是方形,是形状知觉的恒常性。故本题选D。
10.B
【解析】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