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1 09:2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B
【解析】17、18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推进了科学的体制化。故本题选B。
2.A
【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故本题选A。
3.C
【解析】开设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出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故本题选C。
4.C
【解析】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故本题选C。
5.A
【解析】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主要因素,A选项错误,其他三项描述均正确。故本题选A。
6.C
【解析】人的知觉,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直觉地理解其意义,并用词的形式把它揭示出来。这是知觉的理解性。题干中孩子们的知觉依赖了自己过去的经验,赋予白云新的形象,体现了理解性。故本题选C。
7.D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题干中我们戴不戴眼镜都觉得是蓝色衬衫体现了颜色恒常性。故本题选D。
8.A
【解析】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纯粹的感觉只有在新生儿中才有,而在儿童和成年人实际的心理活动中,单纯的感觉是很少的,总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由于感觉和知觉的密不可分,因此,常将两者统称为感知。发展心理学认为,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是感知觉,并且在婴儿认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大量的研究表明,2~4个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有了很好的发展,4个月时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偏好,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故本题选A。
9.B
【解析】对称性原则是视野中对称的部分更易组成图形;邻近原则指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相似性原则是在大小、形状、颜色或形式上相似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连续性原则是我们一般会把图形看成是一个圆圈和一个矩形重叠在一起,而不是看成更复杂的两个图形的拼接。穿着相同服装的运动员被知觉为一个队就是相似性原则造成的。故本题选B。
10.A
【解析】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A错误。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