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5 13:3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2.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育劳动(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4.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5.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升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10.问题行为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
A.差生 B.后进生
C.优秀学生 D.差生,后进生,优秀学生
参考答案
1.B
【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故本题选B。
2.C
【解析】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故本题选C。
3.B
【解析】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育机智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特点的重要体现。故本题选B。
4.D
【解析】教材不仅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活动册等等,还包括一些试听教材,如录像、录音、幻灯片、电视、电影、CAI软件(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故本题选D。
5.B
【解析】《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故本题选B。
6.B
【解析】“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机体和环境是在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内部矛盾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脱离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发展便失去了现实的土壤。(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存在差异。环境越丰富,人的视野就越开阔,人的社会化进程就越快。故本题选B。
7.B
【解析】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备课是准备环节,课外辅导,布置作业是辅助环节。故本题选B。
8.C
【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故本题选C。
9.B
【解析】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模象直观。故本题选B。
10.D
【解析】问题行为不仅可能发生在差生、后进生身上,还可能发生在优秀学生身上。故本题选D。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