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7 13:2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些行为没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
A.为激励后进生,任课教师私自提高后进生的考试成绩
B.为惩戒违纪学生,班主任用孤立,歧视的方式教育他们
C.为教育学困生,班主任多次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D.为提高班级平均分,任课教师劝导学生缴费参加校外名师补习班
2.下列属于学习的是( )。
A.小马驹生下来不长时间就会站起来走路
B.小张平日是一个温文儒雅的人,喝完酒之后变得脾气暴躁
C.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D.猴子模仿游客拧开瓶子喝水
3.《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 )个月,记过期限为( )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 )个月。
A.6、6、12 B.6、12、24
C.12、12、24 D.12、24、36
4.在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老师是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及引发诱导学生的( )起始的。
A.问题 B.思考
C.情趣 D.求知欲
5.学习了苹果、梨子、葡萄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6.课堂上张老师提出了一个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一些过分焦急的同学甚至不举手就抢着回答。但张老师只是一边点那些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一边笑着说“某某同学请举手回答问题,某某同学请耐心等待……”很快举手的行为显著增加,甚至那些很少参与班上讨论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了手,气氛热烈而有序,张老师对那些不举手就没回答问题行为的应对方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 )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A.社会生活 B.家庭生活
C.学校生活 D.社区生活
8.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北洋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 )。
A.五四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六二学制 D.五三三学制
9.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 )日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0.课堂上对学生四处张望,擅自起立等并不很严重的不良行为,教师不必中断上课,可以采取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办法进行纠正,这种策略称之为( )。
A.言语提示 B.反复提示
C.非言语线索 D.应用后果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班主任多次家访符合爱岗敬业和关爱学生。私自提高后进生的考试成绩、歧视违纪学生、劝导学生缴费参加校外名师补习班都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故本题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项小马驹生下来不长时间就会站起来走路,B项喝酒脾气暴躁都是生理现象,没有经过练习不是学习。C项风翻书是自然现象,不是学习。D项猴子通过练习、模仿学会了拧瓶盖,属于学习。故本题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规定,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故本题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教学。思考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不适用于起始阶段,故排除B选项。求知欲是指激发起人们探索的欲望。课堂一开始,也就是指导入环节,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故本题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题干中,学习了苹果、梨子、葡萄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就属于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是指新命题因类属于旧命题而获得意义,原有概念的内涵被加深或扩展。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ABD不符题意,故本题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消退。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伴随喜爱刺激的消失,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题干中老师对那些“不举手就抢着回答的学生”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而是不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逐渐降低大家回答问题不举手的反应概率。故本题选C。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故本题选A。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故本题选B。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法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故本题选B。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问题行为。许多课堂不良行为,教师不必中断上课,只用非言语线索就能消除。这些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故本题选C。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