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8 13:2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选项中没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做法是( )。
A.教师节接受学生自绘贺卡 B.规定学生买大量辅导资料
C.出于爱心对学生严厉责骂 D.家有喜事时接受家长贺礼
2.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德育不能仅给学生传授固定的价值观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社会学习模式
C.集体教育模式 D.价值澄清模式
3.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什么素养?( )
A.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B.教育理论知识
C.文化科学知识 D.高尚的职业道德
4.主张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提出“泛智”的思想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5.李老师对学生王大鹏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学习态度更加认真,考试时避免很多不必的失分,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更好了。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方式是( )。
A.诊断性评论 B.形成性评论
C.终结性评论 D.全程性评论
6.下列称号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
A.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B.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
C.近代教育之父—斯宾塞 D.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
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被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8.杨杨上课时,通过糖果、手指等实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属于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是( )。
A.活动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9.上课时,有的学生虽然双眼望着老师,但目光呆滞,内心思考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学生则始终跟着老师从一个知识点换到另一个知识点。这两类学生分别反映了注意的( )。
A.分散与转移 B.分散与分配
C.转移与分配 D.转移与集中
10.教师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一直对其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 )。
A.横向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躯体序列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所以B选项和D选项不合理。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C选项违背了关爱学生。A选项体现的是正常的师生情。故本题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价值澄清模式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而且要儿童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面临选择的时候,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学会分析不同的价值道德,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明智的抉择。题干的说法符合价值澄清模式。故本题选D。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素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主要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诲人不倦,奉献身心,不求回报的精神。这句话并非强调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或教师的知识素养,而是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兢兢业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的要求。ABC选项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故本题选A。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功能与作用分类,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题干中老师是针对学生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了评价,符合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故本题选B。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关教育家的称号。斯宾塞是英国实证主义者,提出了教育预备说,被誉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近代教育之父是夸美纽斯。故本题选C。
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原现象的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故本题选C。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杨杨通过糖果、手指等实物操作进行运算,这里通过实物进行的运算活动。故本题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有的学生在听课时内心思考自己的事情,说明有的学生的注意力离开了当前应关注的学习任务,出现了分散的情况。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有的学生能跟着老师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这需要的是注意的转移。故本题选A。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数据是在多个时间点或时间段收集的,研究者关注于经过时间跨度进行比较。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进行追踪研究,这些数据是在多个时间段收集的。横向研究,研究人员在单独的时间点或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收集的,数据通常来自多样的群体或不同类型的人。不存在C选项说法。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