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2-28 13:2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判断题(正确的选择“T”,错误的选择“F”。)
1.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它,教育工作就会偏离方向。( )
2.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中心组织课程是学科课程。 ( )
3.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 )
4.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叫高原期。 ( )
5.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是思维。 ( )
6.学习需要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点。 ( )
7.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其中处于智力核心地位的是想象力。 ( )
8.气质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
9.定势是指由之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续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
参考答案
1.T
【解析】教育目的一旦确立,它就会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由教育目的规定。教育活动必须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从教育目的出发,来确定教育任务,选择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离开了教育目的,教育工作就会偏离方向。故本题选T。
2.F
【解析】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中心组织课程。而学科课程主要是指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题干混淆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定义,故本题选F。
3.F
【解析】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个别教学制的产生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在古代的东西方一般采用的都是个别教学制。而班制授课制是在十六世纪后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故本题选F。
4.T
【解析】练习曲线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成为高原现象。故本题选T。
5.F
【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表象,表象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故本题选F。
6.F
【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共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故本题选F。
7.F
【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故本题F。
8.F
【解析】一个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是性格。而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故本题选F。
9.T
【解析】定势又称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故本题选T。
10.T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故本题选T。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