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综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5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10 09:3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判断题

1.3—6岁学前儿童的品德的发展经历着从服从他人的规定向服从自己内心规定过渡的过程。 ( )

2.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阶段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 )

3.态度与品德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态度所涉及的范围比品德要大,且态度的价值内化程度比品德更深。 ( )

4.心理研究表明,智力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有关的,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聪明儿童在行为动机的道德判断上得分比智力中等儿童的高。 ( )

5.态度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语言或行为。 ( )

6.教育方针通常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 )

7.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 ( )

8.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 ( )

9.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统摄作用。 ( )

10.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应由人的本性来决定。 ( )

【参考答案】

1.错误

【解析】经历着从服从他人的规定向服从自己内心规定过渡处在8-10岁的可逆阶段。故本题错误。

2.正确

【解析】皮亚杰关于道德认知的理论中的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此时,儿童道德认知不守恒,也不懂规则对社会行为的约束性。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自律阶段,能够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时,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道德。故本题正确。

3.错误

【解析】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所以品德比态度的内化程度深。故本题错误。

4.正确

【解析】智力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有关的,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聪明儿童在行为动机的道德判断上得分比智力中等儿童的高。故本题正确。

5.错误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这些倾向性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故本题错误。

6.正确

【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总体规格,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通常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故本题正确。

7.正确

【解析】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搞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也只有搞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民族素质。故本题正确。

8.正确

【解析】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故本题正确。

9.错误

【解析】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起统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性的保证。故本题错误。

10.错误

【解析】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题干说的个人本位论的观点,而非社会本位论。故本题错误。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信息无处不在,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人们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主要说明信息的( )特征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刚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不爱学习,喜欢打游戏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