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21 13:59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德。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张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来学生随意扔在走廊上的纸屑,张老师行为起示范作用,符合为人师表的含义。故本题选D。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其代表人物有高尔顿、霍尔、董仲舒等人。故本题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把人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故本题选B。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故本题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故本题选B。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应的就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故本题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惩罚。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惩罚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伴随喜爱刺激的消失,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题干中的父母为了降低其打人行为出现的概率,规定他一个星期不准玩电脑,是撤销愉悦刺激,降低反应概率,属于惩罚。故本题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规律。身心发展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题干中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指的就是顺序性。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B项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C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的。D项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