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23 13:5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是有用的,但是不适宜作为评价的准则。目的游离模式看到了评价不仅要关注预期的结果,还要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评价的指向不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是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故本题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备课的三个计划。备课的三种计划:(1)学期(学年)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这种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2)单元(课题)计划。定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后,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围绕某一单元制定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也称教案,是对每一堂课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故本题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教学的含义。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斯金纳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信息。故本题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阶段包括激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从学习和感知教材(主要是教科书)开始的。感知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题干中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当前地球环境恶化的情况有个初步感知,再进行讲解,属于感知阶段。故本题选A。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的意义。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故本题选A。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的描述属于一题多解,故本题选A。
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前运算的特点。皮亚杰指出前运算儿童的特点主要有:早期的符号功能;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思维片面性、不可逆;泛灵论;自我中心性、集体独白。C选项是自我中心性的体现,A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B是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D是个体品德发展特点。故本题选C。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情感的组织功能。情绪情感的组织功能具体表现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题干中意思是积极的情绪可以对人的记忆产生积极作用,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记忆产生消极作用,是组织功能的体现。故本题选D。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派生类属学习的含义。题干所述为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包括相关类属学习和派生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如,“重力”是“力”的例证。当新知识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并使其精确化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故本题选C。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