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3-23 13:5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趋避冲突含义的理解。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如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但又不愿家长管得太死。故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念转变。所谓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形成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概念形成的标志是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故本题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阶段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或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思维灵活性的学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和融合,而不把书本当教条;同时还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善于迁移。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不仅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通篇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了一系列法律规定。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将进入依法实施的阶段,这会对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故本题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学制存在六三三、五四、九年一贯,因此我国的学制现状是多种形式并存。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及其结构作出规定;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教育目的中关于受教育者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作用,但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则是关于受教育者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及其结构的规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结合题干,故本题选A。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结合题干和选项,故本题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学制的发展。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所以,其实体为近代学校。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认为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是在“小学已成之功”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与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故本题选D。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