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4-12 09:5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C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故本题选C。
2.D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场独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做出独立判断,由此可以看出,ABC三个选项的做法适合场独立的学生。故本题选D。
3.A
【解析】直接导入法就是教师一上课便直接切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导入方式。题干中老师讲《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儿》时,直接点出了爱因斯坦,符合直接导入。故本题选A。
4.D
【解析】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故本题选D。
5.D
【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故本题选D。
6.D
【解析】形式运算也叫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故本题选D。
7.C
【解析】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青少年在为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做心理斗争,即随着他们把参考对象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与同伴是怎样的相同,同时又与别的任何人有着独特的不同。故本题选C。
8.C
【解析】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C项说明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故本题选C。
9.C
【解析】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题目中,老师连续讲了N遍,学生还不会,说明违背了可接受性原则。故本题选C。
10.A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7岁前运算阶段主要是直观动作思维。婷婷借助数手指进行思考说明其主要利用的是直观动作思维,因此最可能的年龄应该是2-5岁。A项正确。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