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4-21 11:4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课程标准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ABC均正确,D不正确,它规定了教学进度。故本题选D。
2.D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包括:(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的知识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专业,各级各类学校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制约。(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故本题选D。
3.B
【解析】。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故本题选B。
4.C
【解析】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任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故本题选C。
5.B
【解析】“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由拉丁语派生而来,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著作。故本题选B。
6.B
【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且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题干中描述的是学生在学普通的时候受到方言干扰,致使出现了“港式普通话”“粤式普通话”,使普通话说的不标准。故本题选B。
7.C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故本题选C。
8.C
【解析】新课程倡导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新增加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故本题选C。
9.B
【解析】拓展性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题干学校组织艺术团对能发展学生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特殊能力。基础型课程是对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读写算的能力。研究型课程培养的探究探索能力。选项D工具类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故本题选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2020年教师招聘笔试之教综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36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