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5-08 14:0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科课程的特征。从材料可知,该老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而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的则是学科课程。故本题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传统教育主张教授系统的知识,现代教育主张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教授知识,前者属于逻辑顺序、后者属于心理顺序。B选项中断续式是干扰选项,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中并无此种说法。故本题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标模式的内容。泰勒的目标模式中,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其中,确定课程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故本题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题干中校园文化不在课程计划之内,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选C。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科课程的特征。能够系统的获得知识,并且是前人的经验,这属于学科课程。故本题选A。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标游离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本题选A。
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资源的分类标准。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其形成过程可分为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故本题选C。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一词的来源。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曾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和现代意义的课程一样。孔颖达是我国第一个提出“课程”一词的人,但其含义与现代意义不相同。故本题选D。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取向的类型。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导向、控制、激励与评价功能。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与评价,对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题目表述的“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就是期待学生的学习结果。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2020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17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